第九十三章 能量块
第九十三章能量块
某年凌晨,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反应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苏国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下令全面封锁消息,而少部分知情的人也爱莫能助。甚至元首本人也被蒙在鼓里。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时的苏国官员向他报告此事,只是轻描淡写的提到发生了轻微的小事故,并且向他强调这只是一场非常常见的问题、且政府完全能够处理。
当时,苏国的消防员、警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冲进了火场进行灭火,在他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火灾之时,吸入了大量致命的、远超人类所能够吸收的安全辐射量的数万倍辐射,最后都倒在了现场。而一些由少先队、共青团团员等政府组织的志愿者们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现场,而此时周围已经充斥着巨大的核辐射。最后这些人包括大量的普通民众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致命的辐射最后死于癌症或身体变异。
几天之后,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已经飘到了白洲其他国家。瑞典率先检测到异常,随后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也相继检测出超高的辐射,经过分析判定了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并开始与苏国政府进行严正交涉。在舆论压力之下,苏国终于被迫承认核电站发生爆炸,但直到三年之后才逐渐开始将危险区内的民众进行疏散和撤离。从十公里到三十公里,再到一百公里最后到两百公里。
大爆炸之后,乌国首都仍然进行了五一劳动节的庆祝,乌国民众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上街参与庆祝游行与集会。一个星期后,苏国照常举行了壮观的胜利日大阅兵。但粉饰太平的举措却并没有挽救这个红色帝国。后来,苏国逐渐了解到了可怕的真相,于是东欧剧变开始了。
那位元首表示,正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的真相隐瞒和处置的不当,人们坚定信仰和对政府的信任荡然无存,白国、乌国等受害最大的国家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声势浩大的反苏运动,随之蔓延至整个东欧地区。最终这一事故成为了压垮苏国最后的一根稻草。
于是,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帝国就此土崩瓦解,R国新的时代开始了。
几十年岁月悠然而逝,可是留下来的一切仍然挥之不去。
如今,这座已经孤寂了许久的“鬼城”将是何种模样?其实,即使今天,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还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然而,秦昊一还是带着他的特遣队来到了这里。尽管没有人类生活的气息,然而这里的一些植物却不惧辐射、仍在疯长,郁郁葱葱。这儿竟成了动植物的“天堂”,野生动物在这片看似乐土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走在还是有些荒凉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山猫、野狼、老鹰和野马。”这是吴资华事后夸夸其谈的内容。“朝隔离区里面进去,死气沉沉的感觉越发强烈。竖着大烟囱的核反应堆像停泊在干船坞的笨重汽船,毫无生机;市政大院游泳池上时钟的指针一动不动,这里的时间凝固了;废墟上时不时能看到生锈的铁牌,上面‘为了下一代保护环境’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到了夜晚,所有的房屋都黑漆漆的,夜风吹过无窗无门空洞洞的房屋发出呜呜的哀号,街道上多年没有出现过人影,只是偶尔会有野狼或者野狗嗖地穿过。
“尽管有些毛骨悚然,如果你再深入一点的话,你还会看到麋鹿、狐狸、水獭、海狸、野猪、灰鹤以及濒危物种大斑点鹰,时不时地发现熊在那里走来走去。”
一座空荡荡的小镇,大部分楼房已经破败不堪,许多院落杂草丛生。
那些曾经代表着骄傲,这是前苏国政府对为国家核事业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奖励的房子,早已破败得空空洞洞。灰尘、碎片、玻璃渣随处可见;曾经鲜艳的墙纸支离破碎,墙体更是坑坑洼洼;蒙尘的防毒面具和布娃娃散落在地上。荒凉的游乐园里,摩天轮孤零零地伫立着,碰碰车东倒西歪散落在地上,铁门、铁栏杆全都锈迹斑斑。更凄凉的是,这座游乐园还从未迎接过人们的欢乐,据记载,游乐园的首次开放时间定在核爆炸发生后的第五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