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交流
一年的光阴让盛达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惊奇。首先,他调离了原单位,进入到华夏最高级的顶级科研单位,并享受非同不一般的待遇。所有的人见到他,都会停下步子和手中的工作,跟他打着招呼。他的生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料理,身边随时都有公务员跟着。再后来,又出现一批人。他们都拜读了他的大作,对他是异常的推崇。尤让他欢喜的是,那位名叫匡志厅的小伙子,既然能用数学的演绎来验证他那粗糙理论的对与错。一时间,令他颇有一股人生难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R国的一位著名的文人曾写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对此,盛达生颇有感触。他第一次地感觉到只有与人交流,人生的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从而丰富多彩。
以前,他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有人说这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使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然而,又有谁知道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缘由于他们需要宣泄,需要表达,需要沟通,需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会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有一天,总会有人,听懂他们,看懂他们。哪怕要过许多年。
古人也有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然而,那不是和人隔绝。闲暇时,他们也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有时,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
所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每个人的需要。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所以,盛达生觉得自己这样的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可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他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当今的人类不也正是因为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才迫使通讯技术得以飞速发展。时至现在,华夏就已经拥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沟通无极限。网络上的各种沟通工具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交流的愿望。
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
与盛达生越来越豁达的心态相比,宁肖网罗来的其他星晨,则各自有了不同的视线角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交流的工具。
这些家伙看人大体有三种视角:仰视、平视、俯视。
看伟人、名人、贵人、上司,一般会仰视。恭恭敬敬,俯首帖耳,越看越觉得自己渺小,不值一提,一无是处。仰视很累,看久了也容易脖子酸痛,腿软腰弯。
看常人、朋友、同事,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他们大都会用平视。大伙儿称兄道弟,嘻嘻哈哈,亲热无比,十分自然。因为彼此之间无拘无束,没有高下之分,自然不必仰头,也无须垂首。其实,这是人看人最舒服最合理的视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