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再说教



    第七十一章再说教

    现实中的人,存在着三个世界,即空间世界、意识世界和精神世界(或智者世界)。空间世界给人类提供了物质生活的舞台。意识世界是人类在从事生活活动中对事物和人生的主观反映。精神世界则是纯粹的精神活动。它建立于生产活动的基础之上,并远离物欲,是超越物质、超越简单的意识活动,超越主体的人的本质的飞跃。尽管还不可能用恰当的语言,将它表述得很清楚,但是它的确存在着,需要人们去体会,感悟,神遇。它的光辉曾经闪烁在佛、道、基督和许多哲人思想家的宏篇臣著里,但只是隐隐约约,瞬间即失,从来没有唤起昏睡的人类。它如流星一般消失在茫茫长夜,检寻深厚的岁月,人们可以发现它给予人类痕迹。而那些痕迹——人类精神的闪光,又往往被世俗捧为甘露,或者视为洪水猛兽。布道者、哲人或思想家在人类发展历程上的受难史就说明了这一点。后世林立的宗教和被世俗所信奉的大师、圣贤说明了这一点。而卫道者,不断诠释圣贤并以之拉大旗的跟随者们更说明了这一点。后世的一群圣人的弟子徒孙寻章摘句,各占山头,都以正宗自居,为了前人的一句话的解释而皓首一生,酿制过洋洋鸿篇巨制,甚至终生痴迷,复夫何言!悲夫,人类之劫难莫过如此。哲人被捧到天上,或被打入地狱,只能说明了哲人始终没有回归人间。漫漫长路,尽是荒芜的精神。

    毋庸否认,由于文明发展的过程性,人们所生存的环境,仍然亟需通过人们的奋斗才有所改变,不断趋向自善美。现实的世界,仍然是一个欲的世界。欲包括两种含义,即物欲和颜欲。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皆为利驱,这是物欲;丝竹盈耳,珠光宝气,目为之眩,胆为之摄,是为颜欲。物欲使人异化,成为物役;颜欲令人目盲,沉迷丧志。世人们的物欲和颜欲的世界里寻寻觅觅,一生空空。一些人在欲的驱动下,远离了精神的家园,随波逐流。命运如浮萍般飘摇一世。而精神、智、真却在人类的上空寂寞地闪烁着。社会学告诉人们,物质文明和人类精神不一定是同步的。在精神远离人类的时候,苦闷、无奈、玩物丧志、没有信仰、虚度时光等行为相伴而生。

    寂寞嫦娥舞广袖。这是一种宇宙之舞蹈,这是弥漫终生的寂寞。倚天而立,望苍茫大地,大河东去,谁在固守精神的一隅且心游万仞,谁在精神的沙漠上而行且恩接千载,泽被万世?

    对于卡吾尔这般能让人头晕目眩的说教,宁肖觉得自己还能面带微笑,举止恭敬,可谓是被大祭师培养到家了。每当她不满大祭师长篇大论时,大祭师便会举出卡尔吾的例子。宁肖觉得自己的导师在说玩笑话,这世上就算真有能把那深奥的哲学说得能让人灿然泪下,顶礼膜拜,那么她的导师就应该让位贤能了。不曾想,在卡吾尔的跟前,她充分领会了这种哲学让人欲罢不能的痛感。难怪大神殿里,好多祭师不愿提起卡吾尔,想来他们也曾遭受同自己一样的苦难。

    “听明白了吗?”卡吾尔终于停止了说教,饮下宁肖捧来的清茶。感觉甚好,欣羡师兄有福,寻来了这么一位会泡茶的弟子。

    “听明白了!”宁肖有些垂头丧气地应道。“师叔,这很难的。帮他们,会遭受反噬之力。不帮他们,就失去了耗费如此大的心血来到此处的意义,好难哟!”她的心里更是满满一肚子气:你这是拿我来作人情。我又没得他们好处,凭什么要我去帮他们?

    “的确是很难,”卡吾尔也是点头承认。“宁肖,你看看,师叔我现在这副惨相,就是想出去帮助他们,也是心有力而力不足。况且,我只会教化于人,对他们的帮助并不大,还害得他们走了许多弯路……我愧疚啊!”

    “嗯,嗯,”宁肖打了个哈欠。“师叔,我也怕自己会害了他们,让他们再走许多弯路。要不,你还是让我去搞医术吧!那是我的特长,也能帮助许多人……”

    “免谈!”卡吾尔摆摆手。“吃了我的教训后,师兄肯定往你的脑子里装了许多东西。科技救国,你去帮他们搞科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