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明事理-第2/2页
其他的姐妹纷纷劝着,劝那些男人,大家都是出来赚苦钱的,不容易,不要伤了人。她们也劝着宁梅和吴梅,破财消灾,拿出一些钱来给那些男人。
宁梅倒是想到了报警。虽然这活儿在华夏不合法,虽然警察同样会惩罚这卖身的“罪行”,可他们是此刻唯一会保护她们的人。然而,代价是什么呢?警察如果真来了,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她们和这群男人,同时被罚款甚至还有可能被拘留。
最后,还是以赔钱了事。那些男人拿着钱,是趾高气扬地扬长而去。
吴梅则是无可奈何。这种事,对他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了,对大街上做生意的其他姐妹也已经司空见惯了。只是钱,而不是人身上的伤害,或许就是最好的了。
他的学历不低,真正的四年本科。宁梅问过他为什么不去找个好一点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既被人看不起,又有那么的多风险,而且总要为生活考虑,难道以后年老色衰时,也要像很多的米线鸡一样,一次卖身交易的价格只能是一碗米线的价格吗?
其实,吴梅也很苦恼。对他来说,跨越性别已经成为他自已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在华夏依然并长期是男女二元性别存在的大前提下,不仅是他自己,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着社会二元性别的刻画。那些跨越性别的人们,也就只好主动迎合或被动伪装。
“你看看,这几年,华夏有关同性恋的维权事件发生了那么多,可收效不还是甚微。更不要说我们的存在,对社会固有认知是多么大的挑战了……”
对此,吴梅平静得有些出乎人的意料。
“也不是我们自甘堕落,现在华夏哪里有允许性别者参与的空间呢?所以,很多人会以表演的方式进入到夜场,或者是去卖身。”经常的卖身,也让吴梅晨昏颠倒。他已经没有多少信心能够重新适应在阳光下朝九晚五的工作了。
不过,吴梅也是一个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就自然而然地观察着那里的情况,包括客人、小姐、套子、警察、暴力……
前年,吴梅从网上看到尼泊尔灾后重建,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他便开开心心地,经历了严格的报名、审核、电话面试,然后带着本就不多的积蓄,半自费地去如期而赴。
于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有着严格得近乎奔命的行程安排。和他国的志愿者一样,听着圣洁的宗教祈祷而睁开眼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耍,传授他们知识;也和他国志愿者一样,以砖瓦为伍,搭建房屋,在异国里将自己呈现出一个灰头土脸的形象来。除了工作的那些日子,就只留下几个周末来自行安排的时间。那便又成了他另外的一种生活了。
怀着对这个宗教氛围浓烈的陌生国度的好奇,思来想去,吴梅还是决定通过“老本行”来快速熟悉这里的LGBT群体与卖身工作是怎么样的状态。
结果,他感受到了不少的震撼。
在尼泊尔接客的两天里,他遇到的所有客人都强烈要求进行安全性行为。如果小姐没有带套子的话,客人也会自身携带。双方都有着极清晰与深刻的自我保护意识。他想不通,为什么在华夏,要求客人使用套子,客人会出现极大的反感?为什么很多客人会要求无套快餐50元,而有套的快餐给70元,从而要求卖方屈从于买主的不安全性行为意志呢?
他愤怒过,可终究也是无力的反抗。
尼泊尔已经开始对男女两性别进行分割的调整与接纳。在飞机落地前,表格里的性别一栏中除了“Male男性”、“Female女性”之外,还有“Other其他”。
吴梅将原因归结为尼泊尔政坛上的一位男同性恋者的政客,不断努力与游说的成果。
显然,这自然不是根本原因,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圭臬。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一种他山之玉的启发了。
后来,吴梅结束了尼泊尔的志愿项目。刚放下行李,他又马不停蹄地站回了那条他再也熟悉不过的街道。有空去了红灯区,发现宁梅不见了踪影,便满大街的寻找。终于在美容院找到了宁梅。两个人像重逢的亲姐妹似的,有着说不完的话。加上宁肖又不在家,宁梅干脆把他带到自己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不曾想,就这么几次,倒是让那些无所事事的女人们惦念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