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字典的编写



    公主府邸,

    “都记住了?”陈世美看着王安石,他要随天波府的人讨伐穆柯寨,没有时间编写字典,于是把想法给王安石,曾巩这些人说了。

    “是呀,这所谓拼音共有63个。其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其中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整体认读16个。”

    王安石随口就说了。

    “你写一遍?”陈世美有点不信,我他妈就讲了一遍,你他妈知道我当年学习拼音用了多久,小半年呀。

    “好。”王安石说着,用笔写了起来,非常顺畅。

    “你呢?”努力在天赋面前,真的一文不值,王安石看一遍就会了,这他妈就是神童,陈世美随即看向曾巩。

    “差不多哦,多温习一下,就可以了。”

    谁他还不是个神童?若是曾巩是现代人,估计要说一个基操,勿6。

    那一本正经的表情,风轻云淡的话语,仿佛说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怎么会记不住?

    无形装B最是致命,陈世美这一刻感觉到了世界深深的恶意。

    “你呢?”看着在一旁的卢兴生,这家伙在皱眉。

    “读的话,记住一大半吧,写的话,估计只能写一小部分,回去温习一下,明日就能都记住了。”

    我去,他妈的,还有没有正常人了?让不让人活了?一天你他妈就能搞定了?这是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呀。

    “你呢?”他看向一旁呆呆的曹秀才。

    “就记住几个,怕是得十几天才能记下来。”

    陈世美舒了一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终于看到一个正常人了。

    “没事,正常的,勤能补拙,其实只要记住声母23个,韵母24个,组合起来就可以了,不用分得那么细。”

    “陈兄,这拼音当真是好,感觉按照你的方法,加上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所有的字都能拼读了,比韵书好得多。”

    王安石感受一番以后,也感觉拼音的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人写文章,除了讲究文采、风骨之外,对声律、音调的把握要求也很高。古人写骈文、唐诗、宋词、元曲,都需要创作者掌握汉字的发音规律、才能写出抑扬顿挫的诗文。

    但是,华夏古代并没有拼音。拼音是清末的时候传过来的,建国以后才统一制定的。

    拼音,对于识字,是一个巨大推动,但千万不要小看古人,聪明的他们,专门写了一类书叫做“韵书”。

    比如《切韵》、《玉韵》、《广韵》,还有一类雅书《尔雅》、《广雅》、《释名》,这些书都有涉及汉字的发音。

    而古代,给汉字注音的主要方式,大概有“譬况”、“读若”、“直音”和“反切”等几大类。

    用得最多就是反切,而且流传最广,用两个汉字来对一个字注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加后一个字的韵母,就得到了这个字的发音了。

    如“曹”这个字,反切就是“从阿”,“花”这个字,可以用“何爪”来反切,也可以用“胡拉”来反切。

    它有它的优势,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要记住大量的汉字,还有就是方言问题,导致读法不同。

    “既然都记住了,我出去这段时间,尽力编写一本字典吧,能编写多少编多少。”

    “字典?”王安石疑惑。

    “哦,就是字书,类似于说文解字一样的东西,加上拼音,把所有字都编入里面,按照拼音字母的排序,若是麻烦,便只把常用的字都弄进去,方便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