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八岁入青楼-第2/3页



    晏殊笑呵呵的说着,这大概是他在历史上能活到六十五的原因吧,

    要知道宋代的平均年龄才30岁,好多人50岁基本就死了,他今年已经55岁,还能走能吃,眼神清明,算是不错了。

    “对了,听说不疑的儿子曾子固也来了,在哪里呢?他可是很有才华,远近闻名的神童哦。”

    晏殊口中的不疑是曾巩的父亲曾易占,字不疑,曾致尧第五子,目前可是正三品的翰林学士,与他晏殊同朝为官,只是要小上几岁。

    “父亲,在那里呢,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一人是监察御史曹鸿博的四子曹德文,一人是王安石,今年十三岁,字介甫,他父韶州知州王益,祥符八年进士,来自抚州临川。”

    晏殊旁边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拉着晏殊都手,指着王安石的包间说着,此人唇红齿白,脸上还带着一丝丝婴儿肥,

    他便是的晏殊第七子,日后名震天下的晏几道,是所以孩子中,唯一能追得上他父亲的人。

    也是,8岁就跟着父亲来青楼的孩子,能是一般人吗?

    他是北宋最痴绝的词人,

    他被称为“宋代贾宝玉”,

    父亲当了几十年的宰相,

    前半生锦衣玉食,后半生穷困潦倒。

    他和父亲在都在宋词史上留下厚重一笔。

    这便是他晏几道。

    可以说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毕竟父亲晏殊官居高位,

    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

    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所以最是宠他,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

    历史上,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天赋,7岁就能写文章,

    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厉害吧,又他妈是神童,父亲是神童就算了,儿子也是,算是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吧。

    可以这么说,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

    啥都不干,就是一个字玩,可人家十四岁就进士喔,那是玩出水平的。

    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他则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

    当然,这样的生活也没有几年,晏殊去世,他春风得意的生活也结束了,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

    人走茶凉就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

    江湖规矩就是人走茶凉默契散场,别问,问就是不懂规矩。

    所以,他后半生过得不太如意,性格开始孤傲,好在苦难或许没有打死他,

    他也努力,吧苦难融入诗词,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成为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若是没有后来的人走茶凉,他估计玩一辈子,虽然是快乐的,但无法万古流芳吧,

    所以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