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第七十八章 量子靖难(修女诸生、调查……



    对于这汉王朱高煦的囚禁问题, 老朱不做评价。

    随便吧,都可以,爱咋咋地。

    他精准提炼出自己关心的内容“这黎利, 不就是后面把宣宗打到议和的人吗原来永乐16年就在搞事了咋滴,这件事你没有解决掉斩草不除根, 春风吹又生”

    朱棣千言万语,只有一声叹息。

    谁能知道,在自己朝廷的跳梁小丑,到了后来, 竟成了气候了呢

    便如那瓦剌一般啊。

    靖难起兵的那帮功臣将军里, 是有不少人, 想让朱高煦当皇帝,淇国公丘福甚至直接进言过。

    一起扛过刀、一起挨过枪。朱高煦神勇、朱棣自己又是不正常即位,打破宗法制,呼吁非嫡长子继承, 军人要求一个偏向武功的皇帝的想法,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丘福。

    老朱在回忆这个人“那不是朱棣你的前军主帅吗”

    他冷哼一声“飘了吧,国本之事, 也是一介将军敢于掺合的吗”

    说话之间门,老朱的目光, 不禁扫向在场的四个将军。

    四个将军连忙用最诚恳最忠厚的目光,回看老朱, 齐声说

    “国本之事, 咱们这些武夫懂得什么, 自然是陛下一言决之”

    老朱满意了,又转出一个笑脸来,亲热热说“咱自然是知道, 你们都是识大体的”

    将军们唯唯笑着,心中想道

    这不是废话吗,不识大体的,不都被你送下去了吗。

    但他们还是有一丁点的羡慕的。

    这丘福,也不知道在那永乐朝,是多么的快活安全,竟敢就此掉全家脑袋的事情畅所欲言,真是真是物以稀为贵啊

    朱棣自己也犹豫,登基了也不立刻立太子。

    有则广为流传的名言,说朱棣后来和何福对峙时,鼓励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

    它最早出自姜氏秘史,朱棣摸着儿子背说“儿当再战,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尔为太子。”于是高煦殊死战,竟败诸军。

    朱棣和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禁目瞪口呆。

    朱元璋脱口而出“怪不得丘福如此胆大妄为,原来,是你带的好头,你不会还当众说了这句话吧”

    可信度是需要打问号的,作者正德朝进士,江西人,里面也是偏向建文帝的记载。

    其塑造的朱棣,是一个穷途末路需要卖太子之位来收买儿子的形象。而盛庸这里的功劳也给了他,则是吃亏在这种不择手段下才败的。

    别的不说,这朱高煦救朱棣又不止这一回,前面危险的事情也多了去,何必到了靖难都快结束,南京近在眼前,胜利在望时再打这种鸡血

    朱棣松了一口气,暗暗擦擦自己的冷汗。

    还好,还好。

    “既然是可能,那就不存在”他理直气壮,“儿子怎么可能说这种话

    较为客观的朱棣考量是出自他本人的实录这两段。

    1、永乐元年4月,周王上表请封太子。朱棣回答他,弟啊,之前朝臣们也提议了,我没应。太子虽仁厚,智识未充,“行业未广”。还得再教教,学有所成再立也不晚啦。

    2、永乐元年10月,朱棣说舜长于民间门,躬亲稼穑,尧都要test之。我现在命朱高炽在北平亲自处理庶务,就是想让他知道你们当臣子的有多难。

    我以前在凤阳民间门事无所不知,后来又去塞外和士兵同甘共苦。不亲身经历,只从书上吸取前人教训,终归隔了一层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