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第七十四章 量子靖难
当光幕闪现在灵堂里的时候, 好巧不巧,大家正在灵堂之内喝茶聊天。
当熟悉的光幕再度出现,他们已经不慌不忙, 甚至没有停下喝茶的动作了。
如今, 他们已经自觉和光幕后的后辈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 没见家宴都邀请对方品尝了吗因此, 随意一些便好了。
朱棣还叫朱允炆帮他拿了个甜点。
朱允炆也很和谐地拿给朱棣了。
然后,他们在看完那动态上的字后, 便看见了随后附上的三张图。
朱元璋不禁呆住“啊北京风沙这么大吗这可不是宜居之地啊。老四,你这么苦,你怎么不早说”
朱棣迟疑片刻“儿臣的北平, 并没有这么多沙尘,看着简直不像是儿臣的北平。可能, 还是如后辈所说的, 得怪那外蒙古挖矿吧。”
朱元璋心思一动“这外蒙古, 居然有矿嗯也不知那是铁矿铜矿,还是银矿金矿。”
都说知子莫若母, 其实孩子们也是很知道父亲的。
好比现在, 大家看着朱元璋的样子, 便纷纷担心起来,要是后辈说那里有银矿金矿, 老朱不得立刻发兵外蒙古。
朱棣冷静分析, 试图打消老朱念头“这就算有矿,应该也不能随便挖吧。这一挖,北平不都在吃沙子吗”
刚刚还在怜惜朱棣的朱元璋,此时却不屑道“若是有那银矿金矿,你吃点沙子又怎么了, 忒的娇贵”
爸爸你在南京呢吃不到沙子,当然说得这么简单了。
痛失父爱的朱棣决定转移话题“都说圣人出黄河清,看后辈的意思,只要植树,就能叫黄河变清,那我们岂不是也能当一回圣人”
朱元璋不禁心动。
但他心中的顾虑也多,客观评价“这种树,虽说宋朝在黄河、汴河都做过,效果也不错,但现在百废待兴,百姓一年到头,都在为温饱而奔波,我们更也不能太急,毕竟,看黄河的长度,靠植树叫黄河变清,想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你也切不可听到那句圣人,就头脑发热,贪图名声”
朱棣受教,但他并没有简单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继续思量“这样如何既然我们本来就要挖大运河,不妨在挖大运河的时候,沿着大运河的堤坝种树。不专门种,但顺势种一些,将时间门拉长,别想着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变好。”
朱元璋这次点了头“这也可专门种树,有劳民嫌疑,不如先护一护吧。移民到西北那边屯田的人,让他们屯田之际,不要过多的砍伐树木,但这事儿,光只命令是不行的,老五,你还要多找点树上能吃的能穿的,总之,要能够用在民生上的,老百姓得了那树木的馈赠,自然就会保护它们了。”
如此你一言我一语,差不多议论完了,大家便自然散了。
光幕上的那句“下周五”,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间门,但灵堂日夜都有太监守着,光幕一亮,他们便能及时到达。
因此,大家也不特别着急,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这中间门里,朱棣早已把信写好,送给了还在北平的徐王妃。
如今,正眼巴巴算着日子,等着徐王妃带孩子们来。
终于,那光幕再次于灵堂中亮起。
大家也及时赶到。
这次,除了之前的常规之人外,还有蹇义与杨士奇两个。
依然如同之前的茹瑺和夏原吉,进来的两人,浑身都有点紧绷,别说发丝胡须了,就连官服,都一丝不苟的没有一点折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