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有套吗



    邹县是兖州府下辖的一个县,离府城不远,是亚圣孟子的故乡。

    邹县姓孟的人家很多,但是不敢冒称是孟子的后代,因为孟子的后裔特别奇怪,几十代下来,大多数都是独苗单传,只有几代人不是单传,不单传的时候也就弟兄两个或几个,人烟一点都不茂盛。

    有一家人姓孟,家主叫孟邦林,有两个儿子孟献仁,孟献义,家里是做世代药材生意的,日子过的比较富足。孟邦林做了一辈子药材生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管什么药材,他一搭眼,一上手,产地、年份、药效基本就能判断个**不离十。

    老孟整天走南闯北是见过大世面,知道权力和财富的关系。权贵、权贵,权在前,贵在后。

    他看大儿子像块做生意的料,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培养他,得了他的真传。老孟就培养二儿子孟献义读书,他的理想就是一个能经商赚钱养家,一个能走科举仕途谋个一官半职,两个儿子互相照应,把家业弄的蒸蒸日上。

    理想的路线是,经商的大儿子给二儿子提供经济后盾,让他心无旁骛读书,做官之后提供子弹让他打点门路,二儿子不用担心日常花销,只要专心经营仕途,有个十来年的时间能做到知府的级别成为一方大员,就能反哺家族,整个家族才能枝繁叶茂。

    孟献仁做生意很有天分,本事越来越大,基本上把生意里面的道道都摸清了,老孟就乐得清闲,彻底放手把生意让他去打理。让他更开心的是老二孟献义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在他们看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让老孟没有想到的是,孟献义的科举之路在中了秀才之后,就比较坎坷了,参加了三次乡试都是名落孙山。后来,孟献义实在承受不住家里无形的压力,恰巧张玉红翔技术学校招聘四十名秀才,他就索性报个名去见见世面,相当于放松一下心情,谁知道慢慢地就被张玉带歪了。

    后来,孟献义对数理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这个才是人间正道,四书五经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孟献义就是天才,是数理化方面的天才。学了这些之后,他发现考不上举人不是他不努力,是他天生就不该学四书五经,他就是为数理化而生的。他能考上秀才不是凭借兴趣,而是纯靠智商硬刚。对张玉所讲的物理、化学,他吸收的特别快,别人还在吃惊的阶段,他已经融会贯通了,而且开始缠着张玉问新知识。给他讲流体力学他也懂,讲热力学也懂,张玉感觉接下来只能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了。于是张玉就让他当助教,辅导别人。

    老大孟献仁以前还一直对他充满了期盼,每次他回家的时候对他殷殷嘱托,后来也发现不对了,给他说要好好复习以待来年的时候,能看得出孟献义明显的敷衍态度,慢慢也对他失去了期望,后来索性提也不提了。

    两个月前,孟献义抽空回了趟家,正好老大孟献仁就找他商量一个事情,说他们家公中的家产全部折算下来有差不多两万两银子,他想和另外一家药材商各拿出一万两一起做生意,那家药材商和老孟就是老朋友,一直互相帮助的。老孟当然也同意,孟献义对生意不懂,自然没有不同意见。

    孟献仁带着掌柜,和合作伙伴一起去临清药材市场,到那里之后,碰到了一批好人参,质量好,价格便宜,二两的上等人参按平常要50两银子,这个只要20两银子,非常划算。孟献仁、掌柜还有伙伴都看过,确认没有问题,所以他们决定要大肆采购一些。准备采购五万两银子的人参,干一票大的。

    但是他们带的银子不够,刚巧在临清碰到了一个相熟的掌柜,愿意帮忙以比较低的利息借给他们三万两银子。他们经过仔细评估,认为能够控制风险,只要能把人参顺利出手,不但能还上借款,还能有不少利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