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六、保-第2/2页
……正是这些担忧,让那些默不作声的大臣显得更加可气!
皇帝犹豫之际,小石与周达政大人都谦恭地低着头,但他们却也都不约而同地偷偷觑着皇帝。
皇帝终于逼着自己将目光重新转到奏章之上,一行行看过去。
看到最后,他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呼……成了!王士番的奏疏上说,大批逃荒外地的百姓,自己携着过冬的粮食回归了江南!江南保住了。”
听了这话,周达政立即跪下拜贺,道:“恭喜万岁!天佑我大宸!”
“大人,快平身!”
小石也在一旁咧嘴笑了,兴高采烈地去炉上拨炭提水,连动作幅度都比方才大了不少。
皇帝又道:“哪里来的天佑?是有人立了大功。”
“陛下所言极是。”周达政道,“自然,若非陛下察觉得早,只怕臣子们想要立功也难。”
皇帝略想了想,继续道:“周大人有所不知。先前已有人替朕查明,江南原本的存粮,几乎都被转移到了荆襄之地,只是存在何处尚且不知。想来,那些逃荒之人,是找到了这些存粮,否则,又能从哪里找到足够的粮食呢?”
“陛下的意思是……立功之人,其实是在荆襄?”周达政想了想,猜道,“陛下所说的,可是襄王?”
皇帝轻轻点了点头,又叮嘱道:“此事尚在猜测之中,还望大人莫要外传。即便是其他阁老问起,也不要说出去才好。”
“臣明白。”
“现如今,此事的功劳首先还是要加在王士番与夏韬身上。”皇帝说,“烦请周大人拟旨,王士番官升两级,挂正五品户部郎中衔,继续任江宁巡抚。监察夏韬擢升从三品。”
“臣领旨。”
周达政领旨离去后,皇帝终于放松了些,对小石说:“别忙了,随朕出去走走。”
“哎。”
抱上手炉,披上貂裘,皇帝走出政书房,缓缓走上这条走了无数次的回乾康宫的路。
“从未觉得这条路上的阳光这么好。”皇帝叹道。
“嘿嘿,那是自然了。”小石笑呵呵地陪着,“从前您都是忙到傍晚或是深夜才出来,也没在上午时分走过这路,自然是见不到这样好的日头。”
“是吗?连朕自己都不知道……”
“可不?”小石说,“陛下您可真是把自个儿逼得够呛。不说别个,就说方才,您关起门来发脾气,给我可是吓坏了!”
“你呀!”
主仆两个就这样缓缓走回了乾康宫,小石问:“陛下今儿的午膳也在这儿用吧?”
“嗯。”
“那奴才去传膳了。”
皇帝独自来到乾康宫的偏间,支起窗子,轻敲了五下窗框,一道人影便闪了出来。
“舅舅啊……”他声音中不无担忧,“荆襄可有什么消息吗?”
窗外的杨清正只能摇摇头,说:“陛下放心,若有了消息,臣会即刻前来回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