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诈降-第2/2页
与此同时,潼城之中的众将正在庆贺胜利,轮番地向赵善敬酒。
赵善一一寒暄之后,自己带了一壶酒,来到了一个年轻人面前。
“卫公公,在下敬您一杯!”赵善说着,开始给他倒酒,随后举杯又道,“前线吃紧,让您受苦了!”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善之前口中的“监军”——从小伺候晟王殿下的小卫公公。
事实上,皇帝派他前来,只是为了传旨,并没有要让他监军的意思。而他传完旨意后没有急着走,是因为赵善的挽留。
赵善虽然为人正直、踏实,却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埋头做事的老实人。
他想要平步青云。
他也知道想要平步青云,光会做事是不够的。
正因如此,他当年才会扯着同乡的关系攀上饶可言一党。可天不遂人愿,正是由于饶可言,他才被当做棋子舍弃,被发到西北做了一名巡按,数年无人问津。
巡按四年,赵善太知道这些地方官员、将领都个什么德性了。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愿意用心做事,就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所以,于他而言,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皇帝知道他的所作所为。
现如今,时势造英雄,他不再需要攀附哪一个高官,就拥有了直接与皇帝对话的机会。
皇帝的确赏识他,回京后,很快便下了圣旨,封给了他正五品兵部郎中,并挂潼城总兵之职。
从七品巡按一步跨到五品郎中,这个速度已然十分惊人了。可皇帝的意思还不止于此。让他挂职朝中、任职潼城,显然是希望他能够立下功劳,日后好重用于他。
读出了这层含义的赵善,又怎么会让宣旨的卫公公轻易离开呢?
让这位卫公公亲自经历这里的一切,来日再回去转述给皇上,岂不是要比自己一板一眼述职的效果好上百倍?
于是,卫公公便在他的盛情挽留之下,多住了几个月。
但今天,是时候送他走了。
二人寒暄一阵之后,赵善说:“有一件事,在下还要劳烦卫公公。”
“劳烦不敢当,大人请讲便是。”
赵善正色道:“日前我深入敌营,从烜王口中探知了一个消息。还请公公,务必在回京之后,亲自、单独转告给陛下。万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