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书院-第3/3页



 要理清这一点,尔等就必须要明白一个事实。

 天底下的物事总是有限的,但人的贪欲却永无止境。

 读过书明事理的人,必然会比平常百姓拥有更多的贪欲。而且,他们还有着吞吃更多物事的能力!

 倘若不控制‘学识’的传播速度,那么每个读过书的人能够分到金银都会不断减少!

 众人皆是微微一怔,脸带些许犹豫。

 ‘此般逆反之言,也是能当众讲述的道理吗?’

 书院教习见众人脸露畏惧之色,忍不住摇头晒笑,伸手指了指上天道:尔等无须惊忧,须知我等皆是仙尊子民,有真仙在上天看着呢!

 就算尔等当中有人想要去检举,也要掂量掂量他能否承担得起这反噬仙教之大罪!将来入了地府,恐怕追悔莫及,更别奢谈什么长生,早晚魂飞魄散!

 书院教习如此透彻的一席话语让众人心扉大开,那股萦绕在教室中的淡淡互相提防感也瞬间消逝不见。

 尔等都是贫苦人家出身,所以可以将这个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和尔等一一讲述。道子殿下之所以要仿效仓颉造字,正是为了要打破这种‘稀缺性’!

 听闻此言,学生中当即有人问道:可是教习,这等简体字的写法寻常生活中,我虽也曾见过,但若是在科举考场上书写出来的话,必然会被黜落。

 书院教习负手瞟了他一眼,道:这有何忧?尔等既已入了仙教,莫非还想走那等科举致仕的老路不成?

 这

 那人挠挠头,说实话他们当中想要科举的人不少,但有把握获取功名的人却几乎一个也没有。

 还是那句话,‘学识’的稀缺性。

 想要科举,光只是一味苦读是万万不成的。

 必须要不断收罗最新的诸科试卷不断学习,但凡有点门路的都会想方设法去国子监读监生,或是持续不断参与各家的诗会文会,积攒才气与人脉。

 这一桩桩,一件件,就没有不烧钱的。

 尔等既已入了仙教,又有幸拜入掌教道子麾下修习这最新的仙家学识,自然不会让尔等无用武之地!

 只需虔心学习,将来有所成就之后,必不愁一个进身之阶!

 见教习先生几乎都将话挑明,众人也无话可说。

 只得逐字逐句的学习起这简化过后的文字起来。

 下一节课同样是简体字,不过这次他们还要先学习标准洛阳官话。

 北宋方言横行,各地字体发音不同,须得制订一个标准。

 张玉清也不打算违逆时代大潮硬要推广普通话,既然现在的人都以洛阳话为官方标准,那就全都给我说洛阳话。

 免得将来传教各地的时候,还得费劲学习当地的方言。

 一上午拢共就两节课,一节课教习简体字,一节课教习读音。

 午时由观中后厨做好饭菜,遣人用大木桶盛了,运到书院中来,各学生轮流排队打饭。

 吃过饭,可以休憩一个时辰。

 下午接着上课,数学。

 这可难倒了一堆北宋文化人,此时虽然早已有了《九章算术》的流传,但是自唐以后的读书人都不再将数学列为必修科目。

 他们只在童学时期学过基本算术,但不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

 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毕竟童蒙时期所学皆是如此大体略之,比如还要学衣服冠冕言语步趋读写文字,甚至连洒扫涓洁都要专门学习。

 与之同等地位的数学,就如同日常礼仪一般,只要掌握算数基础就够了。

 现在一下子学习的东西竟要涉及到计算面积一元二次方程一个池子边放水边蓄水鸡兔同笼等疑难问题。

 于是除了那些原本就爱好算数的学生之外,余者皆是叫苦不迭。

 不过折腾了半个月后,诸人的数学水平也是蹭蹭往上涨。

 并且终于开始逐渐摒弃了算筹,改为使用阿拉伯数字来计算加减乘除。

 一旦习惯了这种隋唐年间由西域人传来的计算方式,他们也逐渐理解其中的妙处,并且克服了原先的障碍,努力在每一次计算时都采用阿拉伯数字的方式列举式子出来。

 毕竟算筹虽然好用,无奈学习和使用难度都比阿拉伯数字来得高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