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陈年往事
新成立的尚军处,由储王公子锐,相国文超,上大夫范兵和司空峥荣四人组成。
尚军处内,越王临朝当政,发向吴国的通报,还一直没有回音。当年质满回国,听从吴王的建议退居幕后,选公子航代政,貊渠君辅之,奈何这亲子亲弟二人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在名义上的大王还在世时,就迫不及待的谋反篡权。不得已,只能被动肃反亲政,不管背后是否有阴谋助力,明面上看来还是顺情顺理的,找不出挑剔的理由,对于吴王而言,不回音就是最好的回音,不回信就是默认了,至少越王是这么认为的。
司空大人峥荣奉旨巡查边疆回京,路过府门而不入,直奔宫里回禀。
肃清谋逆越王亲政,新官老臣谁都不敢懈怠,时下的越国,颇似新朝新气象之蓝景。
启禀大王,臣奉旨巡查边疆,所到之处民风淳朴,边军纪律严明,蒙大王天恩,吾越当兴也。废除了跪拜礼,峥荣依律行躬身礼道。
越王放下手中政务,峥爱卿辛苦了,一旁就坐。
谢大王。
峥爱卿,你博学多识为官务实清廉,孤本想让你兼司寇职位,奈何你一再推辞,只好做罢,但是朝廷的工务与粮务,你可要费心抓紧。
回大王,此两方事务乃臣之职责所在,自不敢懈怠,工务之河道治理正在加紧疏立中,粮务之边境与羽林各军全数调拨到位。
如此孤便放心了,援助吴国之救济粮,和夏播种子是否调拨到位?
救济粮已分批陆续到位,粮种也于前些时日由隶铧署负责押送,按时日算来早已到达吴国,交由欧解仲先生调拨分配了。
粮种一事非同小可,绝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孤要亲自问询雍和才能放心。
来人呐,传隶铧署指挥使雍和觐见
隶铧署指挥使雍和,人与其名实不相符,其人六亲不认铁石心肠一点都不和气。无论是王亲国戚三朝元老,还是一品大员新晋勋贵,统统都不卖面子,唯大王令是从。雍和与峥荣相同处在于,同样的廉洁奉公不为私谋,不同处在于,峥荣与人和气,而雍和则与人结气。
臣雍和奉旨觐见雍和生的浓眉大眼,身躯魁梧高大,声音洪亮。
雍爱卿免礼,坐下回话。越王道:前些时候峥爱卿交于隶铧署押送的粮种,是否已顺利交到欧先生处?
启禀大王,这批粮种臣派副指挥使亲自带队押送,于半旬前便顺利交于欧先生处,臣可确保万无一失。
如此就好,这批粮种关系到越吴两国之交好,如有差错越王那双凌厉的鹰眼扫过峥雍二臣,接着道:如有差错,孤将严肃追责,严惩不贷。
臣峥荣
臣雍和
向大王立下军令状,如有差错,愿担责罚。
好了,你们二人也不必如此惊慌,孤如此严厉,也是为了防范于未然也。
峥荣和雍和二人觐见时,公子锐,文超和范兵均未回避,三人顾自在忙碌着,仿佛没有听见大王问话训话似的,
峥雍二人告退出宫回府,随后越王又下旨传来青衣社掌社使龙山子。
山子,你掌管青衣社多年本该论功行赏,奈何因为青衣社的性质所决定,只能隐身在暗,不能明身在堂。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为朝廷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孤却没有能给你一个体面的职份,孤心中有愧啊!越王面对龙山子,放下了君王的身段和威严,如叙家常般娓娓道来。
大王言重了,先父蒙先王之义,以君子之交互尊,甘愿隐身创建青衣社,立誓只忠于先王一人。山子承父愿在先,得大王垂青在后,虽未有先父之能,却也不输先父之志,先父淡泊明志不图权位,山子亦然也。不轻浮,不自傲,这便是龙家之风。
孤知龙家与勾氏之渊源,过多虚套反而显得矫情了。
大王召我前来绝不是拉家常那么闲意,有任务但请下达便是,青衣社将一如既往全力付之。
哈哈哈哈,你啊!还是那副老样子,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的。
亲眼见到大王与龙山子之间那份情藏于心底,无须明举的交情,莫说文超和范兵,就连公子锐也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龙山子只是微微笑笑,并未出声,因为他知道,大王接下来要说的话才是重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