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太和殿是谁都能坐的地方-第2/3页



    弘历喝了口茶,放下茶杯,哂笑道:“李元亮啊,你这个伯可比众多王爷都幸运,家宅风水宝地,福气不小啊,我这个贝勒也比不上。”

    李元亮连说道:“小人怎么能与四贝勒相比,要说真的风水宝地,就太和殿天下第一了,整个紫禁城的中心,天地灵气交汇之处,四贝勒早晚会住那里去。”

    弘历手指在小案上轻轻敲着,淡淡说道:“李元亮,要慎言啊,太和殿是谁都能坐的地方?自古长幼有序,我上头还有三哥呢。”

    李元亮等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太和殿乃紫禁城之中,为三大殿之首,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是皇帝登基的地方,也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坐居太和殿者,那便是皇帝了。

    康熙朝九子夺嫡,争的就是能入主太和殿,雍正帝笑到了最后,康熙帝儿子众多,有二十多个,活下来的都有十多个,雍正帝儿子少,现存的就三个,弘时、弘历和弘昼,按次序,雍正帝应立年长的弘时为储君,可是清朝与明朝以及其他朝代不同,并非严格按传统的嫡长制来立储君,而是择贤或秘密立储。

    弘历虽非长子,但天资聪睿,其表现超过了弘时,连先帝康熙都格外看中,雍正帝能被指定为继承人,弘历占了一定的因素。

    犹如明朝永乐帝朱棣,他并不喜欢长子朱高炽,而更喜欢像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究竟立谁为太子,朱棣也曾纠结过,大学士解缙说了句“好个圣孙”,令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因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极其出色,能保明朝有个好的未来。在永乐九年,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开始加冠。从此刻起,无论是巡幸BJ还是征讨蒙古,朱瞻基都跟随爷爷朱棣。这种情形又和康熙晚年相似,康熙帝将弘历接进宫中,亲自教导其读书,相当于“皇太孙”待遇。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开创了著名的“仁宣之治”,本朝的雍正帝和弘历,会再现治世吗?

    有的话要正着听,有的话要反着听。方才弘历自己说“自古长幼有序,我上头还有三哥呢”,只是表示谦虚而已,他只是淡淡的叫李元亮“慎言”,却没有严厉训斥,说明弘历信心满满,未来的帝位一定是他的。富察荣正起身,到了弘历面前,便单膝跪下,抱着拳,表示效忠。李元亮和哲荣会过意,马上和富察荣正一样,也单膝跪在弘历面前。

    弘历微微笑着,他端着茶杯,吹了吹杯中飘起的茉莉花,抿了一口茶后,放下茶杯,他才双手抬起,轻笑道:“你们怎么都跪我,莫要如此严肃,只是平时的聚会,起来,都起来。”

    回去时,要跨过银锭桥,到了桥中间,弘历四处展望,他感觉很有意思,银锭桥呈拱形,中间略高,可比两边并高不了多少,在视野上却开阔不少,无怪乎民间传闻,银锭桥是京城最好的观景点,天气好的话,能直接看到西山。

    嗖嗖嗖的声音响起,几个新拨来的侍卫大为紧张,一下将弘历团团围住了。

    不远处,几个小孩在什刹海水边用自制的小弓箭,射着天上盘旋的水鸟。

    富察荣正叫几个侍卫别那么紧张,只是小孩在嬉戏,没刺客。这几个侍卫这才走开了,弘历抖了抖衣袖,一脸的怒容。哲荣跟了弘历已有一年了,知道这小主子的脾气,真要收拾人,往往是不留余地的,他替这几个新来的侍卫说话了,虽然这几个反应过激,有失体统,可念在他们忠心事主的份上,就饶了他们吧;再者,那嗖嗖嗖的弓箭声,若真是刺客射来的,这几个侍卫仍以身羽翼,他们中必然有人中箭,忠心可嘉啊。

    弘历想了想也是,脸色缓和下来。望着什刹海水面,和水边玩小弓箭的孩童,弘历心中一动,朗声道:“按那些风水师的说法,这什刹海和太液池乃京城的水龙,恰好有词牌名水龙吟,我记得有一首水龙吟,就是以射击开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