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3/4页
城南的火神庙没了,城北什刹海火神庙能长久保存,老而弥坚,有人推测说,因为城北什刹海火神建在京城龙脉上,有地龙和水龙护佑,故而历经唐、五代、辽、金、元、明数代,千年古庙,才能屹立不倒。
草厂胡同西南边,一丛杨树林后,有个颇大的宅院,所谓居大不易,在京城是寸土寸金,能有如此规模的宅院,足可证明这是一大户人家。
书房在宅院的东侧,一面墙上挂着副书法作品,上面有四个行书大字“紫气东来”。书房非常宽阔,书桌和地上都摆着厚厚的书籍,到处还散落着小物件,长长的夹子、钳子,硕大的磁石等物,把这很宽的屋子搞得乱腾腾的,倒显得有些拥挤了。
书桌后,一个小青年头埋在一本书上,边读边喝茶,他读得很用心,茶杯里的水喝尽,嘴唇上沾上了茶叶渣子也浑然不觉。这青年戴着一顶制作精巧的瓜皮帽,紫体蓝边,顶部镶着淡红色的珊瑚,额上有块岫玉,这种帽子是京城公子哥常戴的样式。穿在身上的是长袖对襟马褂,细缎质地,上有鸟雀云朵印花,颇为精美,且栩栩如生,那鸟雀似是随时会飞出来一般。
这青年叫施经纬,他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海霹雳”施琅。
明末清初,四海惊雷,名人辈出,施琅就是风云人物之一。因收复台湾的奇功,施琅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在大清,提起施琅,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长期活跃在东南沿海一带,反郑降清后,施琅除了两次短暂的入京面圣,其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南,他的几个儿子都出生在福建。清朝有个规矩,汉将和功勋汉臣,会被编入汉八旗,施琅的儿孙就编入了XHQ,由汉人变为了旗人,XHQ为上三旗之一,施家编入XHQ,亦是表示朝廷对施家的特别重视和眷顾。
施琅的小儿子叫施世范,也就是施经纬的父亲,同几个哥哥有点不一样,施世范没有官职,成年后,他留在京师施府中,打理家业,第三代的施经纬就出生在京城。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施琅担心小儿子以后的生计问题,上表康熙帝“俾其代臣报效,仰答涓埃”,向皇帝请求,他死后,靖海侯的爵位由小儿子施世范承袭。康熙三十五年,施琅薨逝,靖海侯爵位由施世范承袭。
侯府中的施经纬,说起来也是贵族子弟了,可他一点也不敢托大,在京城里,王爷满街走,国公到处是,侯爵算什么呢?
一个小厮打扮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是施府的仆人施浩,比施经纬小两岁。施浩原本是没名字的,他是一个孤儿,七八岁就成了街上的小叫花,乞讨也是有技巧的,可他不懂,力气小,有善人投食,他也抢不过其他乞丐。施世范发现施浩时,他已经奄奄一息,施世范起了怜悯之心,将其带回府中,取名为施浩。
施浩和施经纬是一起长大的,两人之间,兄弟情分远多于主仆身份。施浩提着水壶进来,见施经纬又在研究古怪的东西,不由大摇其头。
公子!
听到施浩的呼唤,施经纬抬起头,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额宽隆准,满是贵气。施经纬长得很像他的二伯施世纶,一次,康熙帝来施府,看到小施经纬,还以为他是施世纶的儿子。
施经纬一脸的迷茫,施浩在自己的嘴唇上抹抹,施经纬会意,摸了摸,摸到了茶叶沫子,拿手绢擦拭嘴上,茶杯早干了,施浩过来倒上水。
施经纬咕噜噜喝着茶水,施浩凑过脸,见施经纬的书上是一副人体图,上边还有不少标注,看上去有些吓人,施浩感到一阵寒战,本能性的跺开几步,问道,“公子,你又看的什么怪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