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晋阳城内谋大贤



    “大人,大人?”

    王球被堂下几人的声音唤过神来。

    真的没有想到,到了他今日的修为,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走神。

    这其实也可以明白,之前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对他的促动有多大。

    他真的想不到,一直以来,在他眼中,是冥顽不灵,固执老气的王允,竟然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时间中,走出了这么远的距离。

    儒门的修行一直以来都说法众多。

    在董仲舒之前,从那位老夫子创立儒门开始,就有一种立功,立言,立德这三不朽的说法。

    只是哪怕是他这等儒门中人,对于这三不朽的门槛,也是望洋兴叹。

    不是不想做,而是实在是做不到。

    也正是如此,儒门与法家道家之流,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甚至那讲究道法自然的道家,因为出了几位大人物,一直以来从高祖时期,就隐隐被尊为国教。

    这四百年来,那些太后天子,甚至常常选择用黄老之学来陶冶情操,修行长生。

    不过还好,等到武帝时期,老夫子保佑,儒门出了一位董仲舒。

    这位儒门的前辈在朝堂之上的功绩不说,在修行之路上,也提出了一个改变儒门未来的方法,叫天人感应之法。

    所谓天人感应,是指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

    其实简单来说,天人感应的核心就是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而说这么多,其实还没有到事情的重点。真正的重点的董仲舒站在此处,对儒门的修行功法,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用天心替人心,用人心感天心这样的路子。

    简而言之,就是儒门的修士在修行中无需再向古老的那些儒士一般,进行三不朽的功绩。

    他们只需要将人依附于帝国,依附于苍天的代言人天子,将国势替代人势,将国运认为是人运。

    如此一来,只要国家强盛,依附于此的儒修将一日千里。

    如果国运衰退......

    王球露出了一丝戚戚然的表情。

    自十常侍党崮之祸以来,太原王氏至少有三位大儒身陨家中。

    或许这也是走捷径的后果吧。

    国运一旦上升,儒门修士自然是如龙如凤,一日千里。

    而一旦出现颓势....

    只不过王球的脑海里又出现了王允的身姿。

    那么自己的那位堂哥之所以有如此之势,怕是修行的并不是那天人感应之法,而是那条三不朽的路子吧!

    还不等他仔细思忖,他看到堂下的几人正露出焦急的表情看着他。

    [罢了,罢了。]

    他挥了挥手,了无生趣的问道。

    “你们几人找我只是因为这事情吗?”

    王五郎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对方,连忙点头道。

    王球笑了一下。

    将自己的身子依靠在身后的椅子之上。

    露出了一副懒散的样子。

    这是他郡守府的内院,除了一些自己人能够进入,其他闲杂人等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此处。

    也正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