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国仇家恨犹未雪-第2/3页



    二奶奶就吃他这套,乐呵呵地从旁边的果盘里捏着一个红枣蜜饯放进了张慕辰适时张开的嘴巴里,眼神里充满宠溺。

    “哈,那时候你才五岁呢,身体不太好,记性也不太好,奶奶教了你整整三十一遍才记住,可难为我乖孙了!”

    “记得你妈妈还很担心你不够聪明,成绩不行,我就说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可以有毅力坚持背诵三十多遍背下一首诗来,长大后铁定有出息!”

    说到这里,二奶奶音量提高了好几度,满怀骄傲地

    “事实证明,奶奶没看错,我乖孙从小到大就这么有出息,一直都是奶奶的骄傲”

    其实二奶奶这番话稍微有点偏差,真实情况是张慕辰十岁前成绩平平无奇,十岁之后突然脱胎换骨,次次考第一。究其根源,估计与那个所谓的任意门关系匪浅。

    感慨一番之后,二奶奶继续道

    “你要知道,奶奶姓谢,就是王谢堂前燕中的谢,就是那个出过谢安谢玄谢道韫的谢氏家族,算起来奶奶正是安石公第五十四代嫡亲孙女”

    说这段话时,虽然二奶奶语气平和,波澜不惊,然而却蕴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张力。

    这下无需表演,从小在二奶奶和父亲熏陶之下熟读史书的张慕辰顿时肃然起敬,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天啦,奶奶祖上这么厉害,怪不得怪不得,管文轩那小子说奶奶身上有一种书香之气,半点都不像小摊贩呢!”

    张慕辰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从小到大,听过很多人夸赞二奶奶气质高贵,即使卖凉粉也是那么优雅独特,耳朵都听起老茧来了,时至今日才明白根源所在。

    “咦,奶奶怎么会从千里之外的金陵流落到我们乌土这样的小地方呢?”

    说起来张慕辰在学校堪称最佳捧哏,总是能够挠到说话者的痒处,简直是老师的心头宝。

    这话问的恰到好处,也难怪三姊妹中二奶奶最疼他,连幺妹张小暹也要退避三舍。

    “唉,朱门高第又如何,金枝玉叶碾作泥。”

    奶奶深叹一口气,眼里满是萧瑟悲凉。老人家平时温润的嗓音变得低沉嘶哑,回忆起那段不堪的往事来。

    “1937,千年古都金陵惨遭异族血洗,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奶奶和你大奶奶是两位死里逃生的离乱人,那一年奶奶九岁,你大奶奶十一岁,却流落他乡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

    回忆起不堪回首的惨痛往事,二奶奶语带悲呛眼眶中有些泛红。张慕辰轻拍老人家微微颤抖的手,轻声问道

    “奶奶,您的家人一个都没有逃出来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

    有晶莹的泪水从二奶奶脸颊旁滑落,她深深地呼吸了几下,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道:

    “我爷爷,你外玄祖带着满门所有男丁,包括我父亲叔伯还有兄长们勇赴国难。枪支弹药不足,他们甚至是举着长矛木棍前仆后继,直至全部壮烈牺牲,也没有一人苟且偷生!至于我奶奶,也就是你外玄祖婆则领着满门女眷在祖宅堂屋里身着白衣集体**,临终前她们反复吟诵着《大质》里的字句,与谢氏祖宅一同化为灰烬。”

    听到这里,本是半蹲着的张慕辰心神激荡,不自禁地膝盖一软跪在了二奶奶身前,此刻的他心神激荡,眼中含泪,颤声吟诵起十岁时二奶奶就教会他的经典名篇,不一会儿,二奶奶也加入进来,虽然祖孙俩的声音一老一幼,一高一低,男女声线有别,然而韵律却异常的契合,隐隐有金石之音,铿锵之意传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