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财源滚滚



    打发走蔡俊三人后,沈浪面色阴沉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沈小子,你眼光不错。”

    太虚凑近沈浪,笑眯眯的说道:“没想道你的那个未婚妻子竟然是个难得一见的美女。”

    “不过有些可惜了!”

    “可惜什么?”

    沈浪不解的看着太虚,问道。

    “唉!”

    太虚叹了口气,说道:“我观你头角峥嵘,福星高照,紫气东来,一副富贵相,将来一定贵不可言。”

    “怎奈你竟然要娶一个商贾之女,前途将要毁于一旦呐!”

    “停停停,你给我打住!”

    听到太虚又来那一套骗人的把戏,沈浪急忙叫停。

    之前他就是听太虚说自己被妖孽附体才上了他的当,没想到竟然又故技重施。

    这个太虚除了武功与轻功靠点儿谱外,人品却并不怎么样。

    沈浪发誓是再也不会相信他的花言巧语了。

    “如今酒楼正在装修,如果你愿意留下就自己住,我这几日有事要办就先回去了。”

    沈浪说完便离开了酒楼,毕竟外面还有三个捕快正在等着他呢。

    沈浪回到蔡家,看到前院摆放了十几个麻袋,并且还有捕快看守。

    “沈公子,大人吩咐了,你只有三天时间,三天后一千斤精盐必须如数上交,否则大人也保不了你。”

    沈浪刚进门,那名捕快便不冷不热的说道。

    “回去告诉你家林大人,三日之后一千斤精盐一定提炼完毕。”

    沈浪丢下一句话便前往了后院。

    虽然沈浪说的轻描淡写,但想要将粗盐提纯成精盐还是要费一番手脚的。

    其实,初唐的制盐工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对盐的口味也进行了改良。

    隋末唐初,制盐技术变革成功,形成了“垦畦浇晒”的生产模式,俗称“五步产盐法”。

    当时,重要的盐产地在山西运城,运城盐池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五步产盐法就是在这里发明的,后来推广到海盐的生产。

    五步产盐法,顾名思义,就是分五个步骤生产食盐:集卤蒸发、过箩除杂、储卤、结晶、铲出。

    第一步集卤蒸发,把卤水引到到蒸发畦,蒸发数段,“一步一卡”,借太阳和风力自然蒸发。

    第二步过“箩”除杂,利用产盐过程中结晶出来的盐板作为“箩”,叫做硝板,它可对产盐卤水起到除杂和提纯效果。

    第三步储卤,将经过四至六次“箩”后的卤水,提送到储卤畦浑存。

    第四步结晶,结晶池的底是平整的硝板“箩”。

    在提送卤水前,先往池中加入少量淡水,使结晶出来的池盐同硝板的结合较疏松。

    然后将储卤畦中的卤水,灌进结晶池中,就能不断析出食盐。

    第五步,把盐铲出。

    通过这种五步产盐法生产出来的食盐,颗粒较大,颜色纯白,口感去除了苦涩。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食盐价格每斗十文钱。而初唐时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至四年,米斗四五钱”,也就是说贞观四年时,每斗米的价格才四五文钱,大概可以推断,当时盐的价格也不高。

    之所以有百姓吃盐难题,那是因为后来在乾元元年,大臣第五琦在唐肃宗的支持下,推行“榷盐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