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才女
在宋金两国分别属于孝宗和世宗在位期间,两国老百姓是幸福的,国家太平没有大的战乱,皇帝也不瞎折腾,不佞佛不佞道,给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环境。
虽然金国没能统一天下,南宋也没能克复中原,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根本不重要,给大金交税也是交税,给大宋交税也是交税,皇帝姓完颜还是姓赵,没人在意。
国家不幸诗家幸,虽然对于赵宋皇室来说汴京沦陷二帝北狩,诺大的国家只剩下半壁江山,却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给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基础,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人就是孝宗朝赫赫有名的四大诗人,其中范成大不仅文学水平高,还曾一度官居参知政事,可谓极尽殊荣。
由于南宋承接了北宋灭亡的悲惨遭遇,文人们有很多感怀故国、对敌人慷慨激昂的诗篇,而在四大诗人之前,有一名杰出的女性文人已经开始了基于怀念故国的诗词创作,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所有文人们。
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齐州人(今山东章丘市),出生于神宗元丰七年,父亲李格非是神宗年间进士,元丰年间任职郓州教授,李格非是个旧党,元丰年间正值新法推行的巩固期,旧党人士普遍遭受打压,李格非也不例外,一直在各地做官无法进京,仕途颇为坎坷。
坎坷的仕途并没有消磨掉李格非的心性,郓州教授的官职俸禄比较低,但饱读诗书的李格非对于同僚在经济上的关照一一拒绝,宁可安贫乐道也绝不为蝇头小利走后门。
正直的父亲带着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幸而这种生活没过多久便有了转机,哲宗即位后司马光接任首相,旧党复辟所有旧党人士都受到大力提拔重用,李格非也不例外,被召回朝中担任阁臣。
李格非在馆阁任职期间,多受到当时翰林学士苏轼的指点,时间久了李格非、廖正一、李禧和董荣四位阁臣便一同拜苏学士为师,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虽然后来哲宗恢复新法,章惇打击了一批旧法大佬,但李格非毕竟不是宰执,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到了元符年间任职礼部员外郎。
礼部员外郎属于京官里面的中级官员,得益于宋代优厚的官员待遇,中级官员已经有不错的收入水平了,李格非一家人一直以来生活的也不错。
小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从记事开始父亲就在馆阁工作,官宦世家衣食无忧,在进士出身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小李清照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如果说仅仅父亲学识渊博也就罢了,李清照母亲王氏也了不得,是仁宗朝翰林学士王拱辰的孙女,史书记载王氏很善于写文章,颇有才女风范。
就这样,在双知识分子熏陶下,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高学博,近代鲜论”。
到了元符年间,李清照已经到了年方二八的少女时期,年纪轻轻的她在当时已经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广为流传,不少人久仰李清照大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才高八斗的大才女,却有个非常不好的毛病-酗酒。
酒在古代那可是奢侈品,不是说随随便便想喝就能喝的,但李清照毕竟家庭条件在这儿摆着,经济允许那就想喝就喝。年轻的少女无非就是那么点儿爱好,赏花、打扮,于是就有了一首传世佳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好的大姑娘整天你喝那么多干啥是不是?喝多了连爬起来看海棠花都没力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