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北伐



    干掉了杨太,南宋南方的暂时没什么大的叛乱势力了,张浚回京面圣,提出了他的北伐构想。

    枢相张浚是个有志向的人。

    在川陕的几年,虽然经历了与曲端不合、遭逢大败,但后期提拔吴阶吴璘兄弟和尚原之战大败金兀术,至少稳定住了陕南局势。南宋西线几年间无战事,绍兴四年张浚奉诏回京,原以为能回京主持对金作战,可没想到一回来就被弹劾坐镇陕西时打了败仗,被贬谪到了福州。

    别人不知道张浚的战略意图,赵构还不知道吗?要不是张浚在陕西拼了老命跟金军死磕,金兀术也不会率军入陕,赵构也不会在江南有喘息之机。不管张浚在陕西是胜是败,战略意图已经完成了,在赵构这里就是有功之臣。

    绍兴四年九月,就在宋军在襄阳战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之时,金齐联军在江淮战场南下也同样连战连捷一直打到庐州,后来因金太宗吴乞买病重金兀术害怕朝中政变火速班师才作罢。

    从庐州东渡长江,距离临安就很近了。守临安必守长江防线,守长江防线必守江淮,为了把江淮一带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张浚向赵构提出了四路并进的北伐构想:

    韩世忠率部从承州、楚州一带出发,攻打淮阳(今江苏邳州市);

    张俊率部进驻盱眙;

    刘光世率部进驻庐州;

    岳飞率部进驻襄阳;

    以上四路同时发兵克复中原,另有殿前司公事杨沂中率部作为后队,随时支援四路宋军。

    赵构没有反对张浚的北伐战略,张浚很快就着手部署几路宋军,满怀信心的准备收复中原还都开封,甚至迎回二圣也说不定。

    但张浚没有闹明白一个道理:路线错了,越努力就会输的越惨。

    不说自古以来,就宋朝开国以来,大规模军事作战捋一捋,雍熙北伐、五路伐夏,这些损兵折将最后还是铩羽而归的战争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分兵。

    围剿小股敌人可以分兵包围一网打尽,对付实力强劲的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尚且不一定能打赢,更何况分兵?

    张浚以为北伐伐的是伪齐,却不想想伪齐背后的金国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又是一场注定要输的北伐。

    有意思的是刘豫似乎知道南宋要向自己动手,先下手为强了。绍兴六年正月,刘豫派重兵进驻淮阳,南侵之势一触即发。淮阳是韩世忠的防区,战争中取得先机非常重要,韩世忠一看齐军蠢蠢欲动,干脆也不等朝廷号令了,绍兴六年二月率军渡过淮河围攻淮阳。

    伪齐虽然在淮阳重兵云集,却都不经打,城外野战屡战屡败,最后干脆闭门不出,不打了。

    齐军不打了,宋军可不会善罢甘休,韩世忠在淮阳城外就地扎营,准备困死淮阳。

    淮阳城内齐军多为临时拼凑,战斗力低下。危急时刻刘豫又想起宗主国金国,赶紧求救,金国朝廷派了金兀术率军救援。金兀术奉召率大军前来,韩世忠见伪齐搬了救兵,自己也搬救兵,向邻近的张俊求援,请求合兵一处共同对付金齐联军。

    张浚当时在盱眙,宋代盱眙与今天的盱眙位置基本一致,韩世忠所在的淮阳在今天的邳州,与盱眙距离170公里,这个距离步兵行军最多三天就能到。

    张俊拒绝发援兵,韩世忠孤军深入势单力薄,只好退军撤回楚州。

    张俊的俊虽然是人字旁,可这个人为将以来的种种表现却越来越不像个人,像个贪生怕死、趋利避害的鼠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