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用兵



    北宋再次与西夏兵戎相见也纯属无奈,上一次为了和平又是割让城寨又是给钱,却没能换来和平。元祐七年西夏内部出乱子,小梁太后忙于处理相国梁乙逋余党暂时休战,国内政局稳定之后,她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北宋,重燃战火。

    绍圣三年开式,小梁太后持续派兵犯境,还是老战略,打得进去就大肆劫掠一番跑路,打不过就当场跑路换个地方继续试探,直到找到劫掠的机会。

    绍圣三年新法已经全面恢复,北宋国力也在逐渐恢复,当年西夏蹦跶高后能忍,现在接着蹦跶哲宗可不会忍,在哲宗的要求下,朝廷开始计划对夏作战。

    要想把仗打好,最重要的就是选帅,三军主帅干系重大,当时掰掰手指头想想,最适合主持对夏作战的就是章楶。

    当年驻守环州,洪德城之战大败夏军,差点把小梁太后活捉,打的西夏常年不敢进犯环庆路,赫赫战绩在这儿摆着,除了章楶谁来了也不好使。

    朝廷想让章楶继续主持对夏军务发起反击,可章楶却远在千里之外的岭南广州赋闲,不好意思去不了。

    章楶莫名其妙被贬,其实也跟西北将领的军阀作风有关,当年洪德城一战胜利后,章楶命令部将学习西夏打法,率宋军攻入西夏境内搞抢劫,打得过咱就抢,打不过咱就跑。

    原本这个战略也没毛病,对付西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问题在于部将们出去一番抢劫回来之后还要报请朝廷以军功请赏,请赏也就罢了还经常冒领军功,这其中就以折可适最为严重。

    再多次冒领军功之后朝廷引起警觉,经过调查发现果然是环庆路在搞小动作,其中折可适冒领军功最多。但折可适毕竟是职业军人,又不存在像文官那样贬谪去外地,于是朝廷对环庆路诸将罚了钱,经略章楶是以文臣出任边境,贬谪回内地。

    当年西夏处于守势用不上章楶,现在西夏回过神儿来又打过来了,得有主帅去西北反击,章楶复出的契机来了。

    其实再次启用章楶也不太合适,因为到了绍圣年间,章楶已经年逾七十了,早就到了该退休致仕的年纪,但没办法,朝廷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帅才,对付西夏,还得章楶上。

    绍圣四年正月,七十一岁高领的章楶赶赴西北出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主持北宋对夏战争。

    泾原路与之前章楶主持的环庆路地理位置相邻,都位于西夏的南部边界,大军出征到了贺兰山东麓后顺着黄河往北打,很容易就能打进西夏腹地,距离近且易于行军,这也是当年五路伐夏刘昌祚从泾原路率南路军打的最好的原因。

    朝廷安排章楶从泾原路对夏作战,显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现在地利人和都给章楶,怎么对付西夏就看他的了。

    章楶来到泾原路,发现了一个战略要河葫芦河,这条河穿过西夏又穿过泾原路南下汇入黄河,沿这条河很容易打进西夏国内。

    由于当时西夏被熙河路宋军沿黄河北上打进天都山打怕了,在黄河沿岸布置了大量防守兵力,而葫芦河这里非常空虚,北宋要打,葫芦河就是个突破口。

    说干就干,绍圣四年三月,章楶派兵在葫芦河边石门峡地区开始修筑城寨,而且是同时修两座。

    再一次把城寨修到自己家里来,小梁太后对北宋的这种做法异常愤怒,当年你们害怕战争直接割让城寨给我们,现在又开始修,不怕我们打过来吗?

    为了让北宋王朝尝尝苦头,小梁太后发兵十万前来攻打两座城寨,章楶对西夏的进攻早有准备,在枢密院的协调下旁边环庆路、秦凤路和熙河路宋军统一归章楶调配,防备西夏进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