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嗣风波



    蜀地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被平定之后,残余势力又转战多处,朝廷一直在派当地驻军围剿,不过这些已经不足以再让赵光义烦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当年在高粱河腿上挨的箭伤这些年越来越恶化了。

    正史中没有描写赵光义的箭伤到底伤势如何,可从高粱河回来之后,赵光义频繁的召见方士,这些方士在妖言惑众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本事:缓解箭伤的痛苦。

    众多方士之中以侯莫陈利用最为有名,此人从小就懂魔术,还兼懂医术,赵光义即位后在开封买药为生。赵光义后来听说这么个人便召见侯莫陈利用,没想到他还真能通过一些神神道道的法子缓解赵光义的箭伤,赵光义便对侯莫陈利用格外恩宠。

    可惜侯莫陈大方士后来因为太膨胀被赵普干掉了,赵光义的箭伤一直无法根治,到了后来连方士们的幻术都缓解不了箭伤的疼痛,赵光义逐渐明白,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不好意思说错了,是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把接班人的问题解决掉了。

    环顾满朝大臣,最信任的那个人却在青州。

    自从寇准被贬到青州之后,赵光义便常常想起这位让他又爱又恨的臣子,常常问左右,寇准在青州过得好吗?

    身边的近侍哪知道原在青州的寇准过得好不好,只好给皇上敷衍道青州是个好地方,寇准应该过得不错。

    淳化五年九月,赵光义终于忍不住对寇准的迫切需求,把寇准从青州召了回来,久别的君臣一相见,赵光义感慨良久,毕竟是自己钦点的得意门生,赵光义动情的问了寇准一句话,爱卿为啥来得这么晚啊。

    赵光义说着,把裤管撩起来给寇准看,当年的箭伤逐渐恶化,从大腿蔓延到小腿,小腿又蔓延到了脚面,淳化五年的赵光义已经是个五十五岁的老人,经过了多年的御医治疗和方士献药,此时他也明白,这箭伤,怕是不会痊愈了。

    寇准默然,年少得志进入宰执,皇上的恩宠他心里是清除的,可自己性格使然,决不妥协,论个人感情,他是感激赵光义的,论国家法度他又不能擅自回京。于是只好老老实实答道,臣没有接到诏令不能擅自回京。

    知根知底的君臣两人没有过分客套,赵光义直截了当的问寇准,你觉得我剩下的几个儿子中,选谁做太子最合适?

    这是一道送命题。

    自古以来,立太子都是政治漩涡的中心,拥立成功新皇帝不一定念你的好,可如果新君登基的过程毫无作为的话日后也必然会被晾在一边,更可怕的是,站错队了,也许等不到新君登基就跟着被一窝端了。

    顶级官僚寇准,这时表现出了杰出的情商。

    寇准回答赵光义,陛下为天下立太子,不能听信后宫的妇人,不能听信身边的宦官,不能听信周围的大臣,一切都要陛下亲自拿主意。

    赵光义沉默良久,撤下了殿内全部宫女太监,又问寇准,你觉得襄王如何?

    寇准回答道,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可以,就请尽快定下,臣坚决拥护。

    回答满分。

    寇准短短的回答之中,其实告诉了赵光义两件事,后宫的妇人、身边的宦官、大臣都是有利益纠葛的,有利益就有立场,不能听信这些人的话。一定要皇帝亲自拿主意,而我寇准,坚决执行领导的旨意,我不站某个利益群体,我这里只有大宋的江山社稷。

    寇准的支持坚定了赵光义立太子的决心,赵光义顺势把寇准留在了开封,直接任命为参知政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