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制定规则
尽管才五月中旬,暑气的蒸腾让夏飞只是坐着便汗流浃背,随着太阳升到最高点,气温也高到难以忍受。大明的子民似乎早已适应如此酷热的天气,在各自的任务区劳作。
绝大部分人被安排到河边,做挖沟种菜,抽水灌溉这类简单易懂的初级农活,其它可执行的任务一时也想不到太多。带来的各类农作物种子牵扯到育秧育苗,自己不会,也不敢让他们瞎搞。想用打井设备让人去打井,被分配打井的小队口一词说此处没有水脉,即使出力也是瞎子点灯。众意难违,夏飞无奈打消念头。
只能用抽水泵通过管道把远处的河水抽到现场,刘广廷一帮人用自家带来的工具,瓦石头垒地基,干得热火朝天,丝毫没有前天晚上的疑惑和不解。
中午吃饭时,派去采购砖石瓦块的队伍还没回来,而劳作的民夫们感觉不到忙碌的意义,队长们疏于管理,队伍便显现懈怠之意,全都磨磨蹭蹭等开饭的号令。
三十多辆车整齐地停放在帐篷旁,人们多少被夏飞的大手笔所震撼,虽说天天跟粮食打交道,一年到头不少见,可看到堆满车的粮食次数还是不多。
夏飞逐渐感到自己不仅仅在管理方面极为欠缺,在项目的进度把控方面也差的令自己发指。更可怕的是自己内心也开始动摇。这两天实际操作下来发现,世界的运转并非想象那样,即便五百年前的大明子民和自己有着巨大的鸿沟,几天接触下来自己比他们多的除了思想、认知以及超前的科学素养外,在生活层面与他们毫无差别,自己所具有的领先在眼下,并无用处。
而费大力气带过来的设备能用到的只有发电机和抽水泵,开沟机、油锯以及木工工具在这些人眼中并没有太大效用,即使要求劳力使用现代化器械,可一旦转身离开,他们依然愿意用原始的手动工具。在他们心中,这是安全的,可控的。
中午吃饭前,夏飞让所有人在帐篷附近集合,三人分一个袋子,打饭前先把袋子装满粮食,分类堆放进不同帐篷。帐篷的地面用塑料袋和设备包装膜铺好,边角照顾不到也没办法,更何况采购团买回来的粮食白天查看后,夏飞才真正了解到众人的饮食质量和水平。
无论大米还是粟米,纯净度很差,随手抓一把放回去手上留有一层浮灰,碎米和杂质肉眼可见。夏飞再三问询几名队长,一直坚称粮店老板说是新米,只不过北方很少吃米,价格又高,所以储备的不多。昨晚的两车大米还是四处借调才凑出来。
三十多车粮食很快从板车卸入临时仓库,夏飞让所有人按军训队形站好,拿出好久没亮相的扩音喇嘛喊道,“从今天开始,每个来吃饭的人都要开始大卡点名!”
“简单说,来吃饭的人每天都要来,无论阴晴雨雪,一天都不许少!各队队长负责各自队员,有缺人漏人的罚一天不得吃饭,十天里累计出现三次人员不齐,全队不得除名,不许在免费吃饭!当然了,家里临时有事可以请假,但要提前报备给各自队长,队长再报给我批准,请假每个月不得超过两次。”
“从这顿饭开始,以后每顿饭由各队队长负责给各自队员打饭,吃饭前统一在我这里登记姓名年龄,登记完再吃饭!”
“听明白了?!”
话音刚落,队伍便陷入喧闹的讨论之中,议题无非是原先吃饭来去自由,愿意多吃天天来干点儿活,不想跑山路讨个便宜见好就收,如今立了规矩,就好比被圈养的牲口,吃人家的就得听人家的,终归不自由。
可便宜也是实实在在的,干得活不重,休息时间也足,每顿饭都好过自家粮米,即便是清水煮面条,那味道也比自己吃粗粮美味得多。不过还是有几个胆大脸厚的,在人群中高声喊话,“东家,要是家里有急事几天过不来,也没法通知到队长,那不是白白受冤屈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