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穿越者的选拔



    现场的一千三百多人经过重新整合,只留下三百人,允诺给予返回人员薪酬补偿,即便不再过来吃饭依然会有一定数额的报酬,算是给留下搞建设劳力的一颗定心丸。

    这颗定心丸并不牢靠,因为在百姓眼中,他们来历不明,即便是跟他们熟络的刘铁也没打听到他们来自何处,在这里究竟要干什么。

    刘铁的口风倒是很严,没有把那晚开会的内容泄路出去。

    回到现实世界的夏飞迅速租赁办公室,成立贸易公司,在招聘网站上招聘各类人才,给出的薪资待遇远超同类行业水平,自然引得大批自诩行内专业人士的问询和面试。

    可前来应聘的面试者踏进办公室那一刻,便知道上当受骗。装修简陋,办公设施没有,办公人员没有,诺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张办公桌和一个老板椅,空空荡荡,实在不像是能开出许诺薪酬的企业应有规模,加上夏飞年轻的长相。

    应聘者扭头便走,有的肯花时间简短地聊上几句,随后也是一去不回。数日下来,只有寥寥十几人决定再考察考察,认为这也是考核的一种。

    愿意留下观察的人所学专业并无太好的就业环境,既有所学专业人才过剩,也有学艺不精,多方面原因造成多数人不愿从事低端行业,但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并不能提供良好的待遇,只能高不成低不就地被学历拖累。

    夏飞在经过数日的招聘过程中也发现相关问题:应聘者徒有学历,实践能力缺乏,专业技能薄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虽说在新世界勉强够用,可一旦进入应用领域,并要有所突破时,短板效应就凸显出来。

    碍于专业领域跨度太大,新世界所需的人才在初期也不会太多,加之自己构想的方案比较粗陋,在一年时间里,借助现实世界的力量实现初步的农业现代化,同时奠定工业化基础。

    夏飞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可行,只要能够招募到足够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线人才,应该不会有太大难度。可现实是,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机器代替手工劳作,整个周期接近一百年,还不包含工业革命之前所有的技术积累、财富积累以及思想的变迁。

    现实的打击让夏飞转变思路,决定先带回这第一批人才。夏飞的说辞足够诱惑,能够在新世界成就一番事业,总比在现实中被生活摧残理想强上百倍。

    起码,做出成就,新世界的未来里,每一个做出贡献的人都会是行业大佬,这也是每一个从事科研人员的终极梦想。

    弯道超车的前提,是要有弯道。

    当十六个年轻的毕业生站在办公室里,听夏飞滔滔不绝地讲述穿越到五百年前的明朝,发挥各自的专长,作一番造福百姓的事业时,有人无语地摇头,有人脚趾抠地想要离去,也有人悄悄拿起手机准备伺机报警。

    可夏飞毫不在乎他们的态度和想法,毕竟自己一开始也和他们一样,对张浩的吹牛抱着不屑一顾的心态。但眼下,自己又不能像张浩那样,甩给对面每人十万块,当场用现金打脸。只能耐着性子说,“你们不用怀疑,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证明给你们看。”

    “但是有一个前提,你们每人都有一个小任务,算是对你们专业能力的考核,两天时间写一篇论文,方向是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可以从大农业大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劳动力和土地关系的利用角度来写,只要是能让初级农业社会的效率提高,随便哪个角度都行。”

    十六名毕业生齐刷刷望着夏飞,跟看二货似的,等他说完便准备离去。

    “这就走了?不要定金了?”夏飞当然知道自己说的话在对方眼中无异于精神病患者,“每人五千块,等论文交过来的时候,我会评选出质量最高的,奖金是两万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