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以食为天



    正德十四年,五月十六。

    万里晴空,骄阳正盛。

    南阳城北,紫山脚下,十几个民夫在张浩的指挥下,有序地把米面粮油码放在地上。

    偶尔有路过的百姓,也只是驻足观望片刻,稍事停留便各自离去。

    张浩望着大费周章拉过来的米面粮油,心疼不已,夏飞正自顾自的翻看前些日子整理出的资料。

    “小夏,我怎么觉得你的计划有点儿不靠谱啊?”

    夏飞头也不抬,随口问道,“怎么不靠谱了?”

    “刚才我跟几个人聊了聊,他们这儿最近既没天灾也没**,马上到割麦子的季节,谁会闲的没事干过来吃白食啊?”

    夏飞收起手机,走到码放整齐的粮油堆旁,拍了拍简易包装的大米口袋,“你放心,绝对会有百姓闻风而来,咱们现在只是第一步,把粮食运送过来,免费的消息还没有散布开,传播也需要一个过程。更别提把这批粮食做成饭,只要吃了第一次,相信我,他们绝对不会走!”

    “万一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天天吃,不得把我吃死啊。”张浩不无担忧的说道。

    “你太高看明清时期的土地产量了,这几天我查了很多资料,明朝中期南阳地区的小麦亩产量在200到400斤,除去30%的租税,剩下的根本吃不到年底,更何况还有秋税。关键的是,人多地少一直是产粮区的主要矛盾,一年的所有开支全仰仗土地的收成,遇到气象灾害收成减半。”

    “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因素极大的影响土地产量,靠天吃饭和赌博没多大区别,正因如此,历史上才会出现各种惨剧。”

    “《明史》中记载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人相食的惨况,只是看文字都难过的不行。”夏飞说着掏出手机,翻出资料念道。

    “正德九年春,永平诸府饥,民食草树殆尽,有阖室死者。”

    “十一年,河南大饥。”

    “万历二十九年,苏州饥,民殴杀税使七人。苏州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富庶地区啊!”

    “崇祯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十二年,河南大饥,人相食,卢氏、嵩、伊阳三县尤甚。十三年,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发瘗yì胔zì以食,斗米千钱,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大盗滋矣。”

    张浩听不大懂文言文,终究听出字里行间重复出现的人相食,原本疑虑的眼神逐渐变得脆弱黯淡,半天没有言语。

    夏飞也抱着沉重的心情收起手机。

    之前整理资料只是想对明朝有个清晰的认知,可刚才的一番诵读,心情变得郁闷异常。

    “夏飞,我觉得,咱们做的事还挺有意义的,至少能让贫苦的百姓们吃饱饭。接下来就看你操作了,希望能够像你说的那样,大批百姓蜂拥而至。”

    说罢,张浩点起一根烟,在心中盘算账户里的钱大概能支撑到什么时候。

    “后续就靠这群人来帮咱们宣传了。”夏飞望着手提肩扛的民夫从山上缓步而下,心中充满斗志。

    夏飞指挥两个歇息的民夫把堆放在一旁的大铁锅支起来,自己动手把煤气罐灶具连接好。

    “咱这赈灾算是正式开始了?”张浩扛起一袋大米拉到铁锅旁,“先把米倒进去是吧?”

    “……”

    “应该是吧,我又不是南方人天天吃米,知道米饭怎么做。”张浩一脸无辜地看着夏飞,“要不还是下面条吧,快不说,还省煤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