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紫山考察-第2/3页



    “好,到时候我还得整点儿我们自己的东西,也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阿浩脱掉老冯送的宽袍大袖,光着膀子往山上爬。

    两人一前一后,不多时便爬到山顶,暑日高照,远处山势起伏,连绵不断,极目远眺能看到远处的城郭,四方平原阡陌崎岖,屋舍村落夹杂其间,偶有鸡犬之声,吆喝哭闹之声。

    阿浩看得心旷神怡,老冯也是神情舒展,眯眼任由山风轻抚。

    “对了,老冯,我听说诸葛亮是你们这儿的人吧?”

    老冯轻轻笑了两声,“浩公子往看那边。”

    阿浩顺老冯手指的方位看去,丛林掩映中有一座古刹,依稀有人走动。

    “那便是凤雏台祠,汉末的庞统庞士元与诸葛亮常在一起抚琴长吟,闲谈天下风云,畅聊治邦妙策,后世便把弹琴畅谈之地称作凤雏台,后来百姓们感念诸葛丞相一生鞠躬尽瘁,就修建了凤雏台祠。沿紫山往南十里便是卧龙岗,至今还有诸葛丞相早年隐居的草庐,浩公子若是有想去,我舍了这把老骨头陪你走一趟,瞻仰瞻仰诸葛丞相的遗迹。”

    老冯声情并茂的讲述有关紫山的名胜古迹,阿浩听到诸葛草庐便来了兴致,扶着老冯问道,“你还能爬吗,我看这距离也不近啊,说是十里,走起来也费劲。”

    老冯一心想攀援阿浩,自然不计较体力难支,也懊悔没让家里的后生跟来,至少有个照应。

    “走,黄汉升年逾七十尚不服老,犹能老骥伏枥,我辈其能甘居人后。”老冯拄杖在前带路,阿浩仍是跟在后边,欣赏途中美景。

    “哎老冯,这座山真要给买下来,得多少钱啊?”阿浩在山顶看罢紫山很是满意,决定买下,又担心价格太高,毕竟后期开发还需要大把烧钱。

    “浩公子不必担心,此地的里长与我是老相识,相关的税费跟人情关节自有我来给你办理,加上这几年天灾**闹的人心惶惶,土地荒废不少,这山啊,也是值不了多少银钱。”老冯说的确是实情。

    朱厚照即位正值鼎盛壮年,一直醉心声色犬马,纵情玩乐,政务全部委于身边的宠臣,以至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全国各地反叛频起,地方官吏趁机搜刮盘剥,加之南阳地方偏远,又逢天灾,百姓生活极为艰辛。

    “那修建别墅应该要花不少钱吧?毕竟在山上盖,物料、人力不会便宜。”阿浩动念修别墅只是一小部分,他内心想修建一座现代化城市,这样起码能够避免官府的管理。

    那次警察的盘问还记在心间,也算是一种心病。有钱人大概都不喜欢被约束,这也不难解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自方式出国。

    老冯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望着山下的城郭缓缓说道,“民力最不值钱啊,每年官府的田税租赋已压的百姓喘不过气,时不时还有杂泛差役,这些都是没有任何进项的,民夫脚夫巴不得干些挣钱的差事,这样税银也有了着落。浩公子若是体恤百姓,多给些钱也无妨,权当行善积德吧。”

    阿浩看着老冯的胡须在风中摇曳,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斥其间,一时也不知该怎么接他的话。

    两人一坐一立,吹着山风,谈论的却是和自己没有丝毫关系的百姓,有种身居庙堂的错位感。

    “那就按你说的办,多招点穷苦人家,起码紫山别墅盖起来大家也挣点儿钱,不招骂名就行。”阿浩朝着卧龙岗的方向走,老冯缓缓起身。

    “浩公子此番心意,我一定会向前来应招的百姓讲明,我也替南阳县的穷苦百姓感谢浩公子的善念慈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