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进军便利店-第2/3页



    “六十万啊!”

    收藏者给出的价钱完全超过两人的意料,不过能谈到六十万也得益于老陈多年经商,沉得住气,没被对方的手势给忽悠住,反而以攻为守,喊出一个对方下不来台的价格。

    回到住所,新的问题出现了,这六十万怎么分?

    老陈想说五五分,脸皮又没厚到张口直说的地步,别的分成自己不服也不满,奈何自己也没办法拿着钱不给,只是想托一会儿是一会儿。

    甚至在阿浩靠窗抽烟的某个瞬间,老陈想过溜回家,这笔钱正正好好地卡在自己燃眉之急的点上,而且真要跑路阿浩没有任何办法,他既不能报警也不能举报。

    阿浩根本不知老陈心理活动如此剧烈,一心想快速扩充资本,按老陈说的把原始资本积累的成果拿出来。

    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老陈这边上下老小要顾,房贷车贷要花,各种贷款利息要付,病情的两年早把老陈整的干涸见底,见到这么一大笔钱说不动心真的难。

    不过老陈终究是经历多见识多,忍下一时的小钱,并坚信一定能够有丰厚的回报。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老陈经商多年的思路和能力还在,不到半个月,两人手里的六十万翻到小五百万,老陈的经济压力彻底解决,也让阿浩极为佩服。

    陈绪舟的思路方法很简单,重金悬赏。

    有了六十万本金,加上老陈的人脉关系,买的银子要比阿浩的更便宜也更有保障,特别是供货方面,根本不需要在来回折腾。

    因此,当几十根一公斤一块的高纯度银砖摆在古董店门口时,当即引得店家老板伙计竞相围观。老陈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第一家古董店后悔,自己不缺钱,也不怕喊高价,只要真东西。

    老陈站在街中心对其它店掌柜表达一个核心思想:只要明说拿出手的东西是真的,只管开价,绝不还价。

    阿浩还在一旁拿着银砖当当当的敲不停,示意各家店老板,有好东西赶紧拿出来。

    南阳县虽说比不上开封、南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足够的底蕴和气度,能提供极高品相和价值的古董,但重赏之下还是有些真东西的,特别是唐宋时期的一些瓷器和官窑,再加上这俩人对古董来者不拒,只要是真的,统统收下。

    一时间,北市的古董店掌柜们把老陈跟阿浩当财神爷供奉在县里最有档次的酒楼不说,还特意从南阳府的秦楼楚馆聘请了几名色艺双绝的姑娘陪两位财神。当然,最该要感谢的当属坑了两位财神的第一家店掌柜。

    有了资金保证,老陈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真东西,收藏家请来的专业对待两人的态度也从开始的不以为意到后来的视为贵宾,尤其是两人从他们那个破旧的行李箱中掏出一件有意见精美绝伦的瓷器玉器,而这些真东西却没有任何土气与死味时,个顶个的好奇他们手里的东西到底从何而来。

    随着两人共有资产的金额越来越高,老陈不再满足倒腾古董被两头吃利润的的方式和门路,开始着手把现代社会的工业品倾销到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明朝。

    唯有如此,才真正能够实现贸易逆差,老陈之所以转型做贸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资金来源无法解释。

    收藏家的渠道和门路自然能够轻松搞定,对方花数百万之资购买肯定不怕查,而老陈跟阿浩根本经不起有关部门的细查,特别是自己的网店,所有数据在后台清清楚楚。

    两人守着大把的现金也开始理解新闻中某些贪官污吏的痛苦,有钱花不出去比想花却没钱更痛苦,两人除了解决各自的家庭困难之后,决定进军便利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