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北移之争
安宁十九年底,因为杜宽的去世,马海晋等人都没有返回怀远府和宁阳府。这就是说马宪永夫妻要独自在文宁宫过年,除了他们外,崔宁政、马宪英也在文宁宫陪伴马宪永。
马宪永夫妻虽然上年下半年没有过问任何事务,但也知道马海晋和崔锦贤、马海阳为了行省府城放在哪儿进行了诸多的角力,因此他们知道安宁二十年的正月,他们都将很忙碌。
果不然,虽然马海晋、马海阳、崔锦贤都不能陪父母,却都派亲信或者子女给父母进献礼物,甚至是父母手下的仆人他们都格外的关照,单独备礼,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支持自己的意见。
正月里,马海阳派自己的亲信前往怀远和宁阳,给各种人送礼,包括马宪永身边最重要的几个人,如马丹丹、苏玄涛、费宏度、裴智阳。希望以他们的能力在马宪永身边吹风,只要马宪永不说话,马海阳知道马海晋的北移计划就很难完成,至少会被阻止。崔锦贤也在做同样的事儿。
张浩博刚刚出任刑部官,忙着熟悉刑部事务,但也知道斗争已经日益明显,他真不想这个时候接这个位子,但命令已下不接还不能。正月里就派人给父亲张铭海送信,希望父亲张铭海能告知马宪永夫妻的真正想法。张铭海生性幽默风趣,已经不问事务多年,但这是关系儿子的大事,他不能不关心。他是最了解姐姐和姐夫的人了,他知道姐姐、姐夫肯定是同意北移的,马文慧当年都有这个心思。他写了几句简短的话派人交给了儿子,很明确的告诉儿子要支持马海晋,这样就不会有问题。
而崔宁政、马宪英的态度最为复杂,尤其是马宪英。崔宁政看到儿子能够继承自己为相光宗耀祖,是很高兴的,也希望儿子能够更有出息,但是他也知道儿子如果一味顶着马海晋干的危险,可是他又觉得不会有多大危险,所以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而马宪英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想法,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弟弟,都是至亲之人。北移他是最清楚的人之一,但事关儿子和外甥,还牵扯到弟弟马宪永,她也是十分为难,不过她太知道马宪永的内心想法了,他更清楚北移是马宪永一直的打算,她让崔宁政给儿子带话,适可而止。可崔宁政就是不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实际上是观望。
二月十日,马海晋召集众人议事,这次他彻底摊开了。
马海晋:“安海行省不算昌宁州的话,东西近四百里,南北八百余里,而宁安府位置偏南,不适宜久居,宜向北迁移为妥。我决议今年开始讲省府北移到怀远,两到三年内完成。”
马海晋话音刚落,弟弟马海阳就开口了。
马海阳:“自祖父和诸多元老打下这片土地以来,宁安府就是我们的核心,如今已经八十多年了,这里士庶生灵占据全省的三分之一还多,不可贸然迁移。另外功臣勋贵和诸多富商及财富大多在此,万不可随意迁移。”
崔锦贤:“自古道治国理政宜静不宜动,尤其是府城北移这样的大事,万不可草率而行。还是按照祖制和定律遵循为上,祖制不可废啊。”
崔锦贤的话很简单,但搬出了祖制,众人很难开口。不过于宁清发现了漏洞。
于宁清:“治国理政宜静不宜动是相对而言,而且这是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方针,如今天下大乱,怎能如此啊。如果宜静不宜动的话,我们到现在还是江海行省的东道而不是行省。另外祖制,何为祖制且祖制从何而来,祖制也是祖先辛苦拼搏而来,不是宜静不宜动而来。”
于宁清的话句句在理,崔锦贤说不过于宁清,于宁清的话得到了于卓嘉、林文昂、张浩博的明确支持。
于宁清还说:“祖制是要遵守的,但此一时彼一时。另外安海行省据臣所知还没有祖制一说吧,先晋公也没有确立过祖制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