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执意南下



    十二月三日,马宪英、李雪童一行返回了宁安府。五日,张铭静、长阁花和刘愔一行也顺利返回了宁安府。而刘愔,张铭静将其带入府中,让他先住在府中旁边的一座侧院。而刘愔进入宁安府后,就感觉不对劲,更加确定了张铭静的身份,但又不敢问,就问了周围的随从。周围的随从告诉他张铭静的真实身份后,刘愔大惊。张铭静让他不要声张,先暂且住下,然后自然有事会交代他的。

    七日,马宪英和张铭静见到了马文慧夫妻,向其二人报告了所行的所见所闻,并说在年后将会整理出来,较为详细地制定出一个建议的。随后,二人就各自去看自己的孩子了,离开五个月,二人是十分想念自己的孩子的。而十二月的最后一段时间,张铭静则将沿途一路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所记录的,全部交给了刘愔,让刘愔帮其整理,他想试试刘愔的才能。但也告诉他不要着急,正月底二月初写成就可以。而马宪英呢,则主要是自己亲自操刀,她对自己的能力一直颇为自信。

    兴宁三十二年的正月,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和安定。同样每年的正月,马文慧和他的老友们都会相聚饮宴,虽然目前来看这些老友身体都还不错,但是终究已经年过花甲了,身体逐步下降是早晚的事儿。马文慧庆幸目前还能与这些老友相聚,但也知道以后这样的饮宴也就越来越少了。

    而今年,马文慧还特意的想到了曾经的故友张利海以及他那蛇蝎妻子不过已经慢慢转变的孟沛菡。每年都有人会去兰翁岛看张利海,也会带消息回来。据回来的人说,张利海夫妻在兰翁岛虽然生活是艰难,但因为心情的转变,身体还可以。

    在这个正月里,最忙碌的是刘愔了。他根据张铭静提供的笔记等一直在整理并润色,但是他总感觉不满意,而且是几易其稿。他觉得这是张铭静给自己的考验,但也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为此他一人在房中思索揣摩,并且翻阅各种书籍进行查找。

    兴宁三十二年正月底,刘愔终于写出来了,并亲自交给了张铭静。张铭静一看觉得非常不错,字迹清秀工整但不失刚劲。刘愔虽然认为这是自己觉得最满意的了,但是他心里仍然没底,不停地向张铭静解释,张铭静听完后说:“可以,我觉得可以就问题不大了,你等我的好消息。”张铭静拿回去后自己誊写了一遍。当夜,马宪英和张铭静将自己写成的条陈全部递交了马文慧。马文慧和妻子当夜细细地看了。马文慧问妻子:“夫人觉得哪个更好。”

    刘婷娜:“英儿的一看就是自己亲自写的,风格就是他的。而铭静的则不像是她写的,只有字迹是他的。”

    马文慧:“是的,我也是这么感觉的。英儿和铭静的风格是差不了许多的,只不过英儿更尖锐一些,铭静的更柔性一些。而此次铭静的恐怕是一个男人替她所写的,但是宪永和宁政是写不出来的。”

    刘婷娜:“我听说铭静此次回来带了一个年轻的不到三十岁的男子回来,安顿在了府外侧院,一个多月来,这孩子几乎足不出户,经常点灯熬夜的读书写作,莫非是这个孩子。”

    马文慧:“也许是的,明日让她们过来一问便知。”

    刘婷娜:“是的。”

    刘愔代张铭静所写条陈大意是:

    狄羯横暴,凌虐中土,百姓流离失所。赖晋公苦力支撑,百万生灵得以残存海山一洲。三十余年,晋公及众元老功臣督率百姓,日夜振作,筹谋恢复,垦荒校阅招抚土人,开拓南方扬威异域,宁西挫狄安定海山,方有如今粗安之局。然我晋国四面皆海,南方尚存变数,西面亦须时刻戒备,仍须小心应变。于内而言之,思岭县地处极南,海陆兼备,三十年来垦荒耕种已颇有成效,然该地未开垦之地尚多,仍需详加查探何处可耕可牧,使思岭极南之地成为宁安南部之雄藩,经略怀卡通南之前哨。远南乃新拓之地,目下虽安,然仍为羁縻之人不少,且此地山高路险,道路驰驿实乃当务之急。通驰驿则山货可出,大军无粮饷之忧。且远南东接怀卡通南,经略得法则可北与怀远,南与思岭共拓东部。怀远四境高山大泽,气候温顺,颇似北土,为喜温凉之人所喜。历经多年,怀远已渐有成效,而放垦庄园使农人雀跃无不欣喜而感晋公恩泽。然怀远仍有数难,一曰道路驰驿之艰,虽然栈道粗通,却只是东西而行,南与远南及思岭仍然堪为天狱;一曰城防尚需加固,城防虽多年建设已显壮观,但仅可为一县衙住所,欲为日后中枢后备之地,则尚需甚多,宜加大建设方可为后备。另东安、安新虽非此次儿媳来回之地,然认为东安、安新虽汉土之人各半,但二者多年下来已然和睦,儿媳曾与大姐议之,认为不若二者合为一地,统一治理,则可裁冗余而节银钱,以做他用。以上浅见乃儿媳拙陋之议,且请父裁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