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科狗的好时代-第3/3页
要理解这个现象,就要说到八股取士那变态的考试方式了。所谓八股文考题,那都是考官从四书五经九本书里,刻意挑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出来,让你写命题作文的。
而且你在做这道八股题时,开头破题两句话,你就要点出作为考题的这句话或这个词语,它出自哪本书哪一章。这也就是说你要做八股题,你首先就要把四书五经这九本书背的滚瓜烂熟,知道这考题是出自哪本书哪一章,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否则连破题都做不到,你还能写啥?而且如果批卷官看到你那开头破题就错了,你下面的文章他根本就不会看,直接就是个零分。
还有你破题后,按着八股文的要求,你对这题目的阐发,得按着以朱熹老爷子为主的一群大儒,对四书五经各章句的注解来展开,你自己的想法只能是文章里一丢丢的陪衬。
所以说要做好一股八股文,基础就是要把四书五经九本书,以及对这九本书各章句的注解,都要背熟。同志们,想想吧,要背熟九本书,外加比这九本书还要多几倍的辅导参考书,这是多大的一个背诵量。
因此想学八股文,普通智商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脑容量不够,你根本就记不下那么多文字。就像你手机内存不够,下载不了多少东西一样。
同时要在你脑子里存下这么多东西,除了聪明以外,你还必须勤奋。毕竟要死记硬背下这么多东西,你光聪明肯定是不行的,你得用苦功,天天背年年背,不断加深自己对那些文字的记忆。这样在考试时,面对考题你才能跟搜度娘一样,一下子把资料搜出来。
一个四书五经八股文,就要下那么多苦功,长年累月的去死记硬背。而明清的八股取士,它考的可不仅仅只是八股文。除了八股文,明清科举还考历史、法律、策论、算术。毕竟明清两代的行政官员,那都是拿一份工资干上百人活的,要懂的东西得多。
就比如一个县太爷,他在县里不仅是全县最高行政官员,他还兼着侦查审理案子,收税等工作。所以要完成这些工作,县太爷的法律知识和数学,必须得过关。
想想吧,四书五经九本书外加这九本书的官方指定辅导书;全套国家的刑法、民法;中国用千年计算的历史………。
算了,不说了,光就背这些,后世的读书人,有几个敢去挑战的?所以看到这儿,聪明人应该明白,明清两代富二代们为什么很少有能进官场的了吧!
毕竟家里有钱有势,可以跟葱葱一样,每天美酒美食,肤白貌美大长腿,谁能忍住这些诱惑,天天呆在自习室里,玩命抓学习啊?这不符合人性,除了极端的变态,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有那种自制力。
而能做到天天自觉在自习室里抓学习的,那都是些什么人?毫无疑问,那都是些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和自己家庭命运的寒门子弟。
所以这八股取士,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是明显的干不过寒门子弟。因此每次八股取士朝廷新晋选拔的官员,绝大多数是寒门子弟,这些寒门子弟进入官场后,又会出于本身的阶级立场,本能的就会去维护寒门子弟的晋升通道,打击那些接班现象。
于是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官员的明清两代,它的高级行政官员,也就不存在世袭这种情况,而成了一个属于寒门文科狗的最好时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