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礼物和血色浪漫启动(二合一)-第2/4页



    而这种因为一首诗带火一个地方的事情,在古代也有不少,毕竟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报刊杂志,更不用说广播电视了,有的只是口耳相传,只有诗词才能做到这点。

    就像带红庐山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让滕王阁享誉华夏大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寒山和拾得,靠的就是他们那篇《寒山问拾得》,而拾得那句回复的“忍”,就这一个字,贯穿霓虹国历史千年。

    这么看的话,相当于华夏提出了“忍文化”的理论,他们霓虹开发实践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传越广,寒山和拾得的名号也传遍霓虹岛屿,关于他们的诗,也被霓虹的后来人整理成了“寒山诗”。

    还有一点,就是张继诗里的“夜半钟声”,像霓虹的元旦要敲一百零八声,也是从寒山寺这里沿袭的。

    关于这个,在历史上还让大文豪欧阳修出过糗,《六一诗话》里他原文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以及“句则佳矣,其如夜半不是打钟时”这样的质疑,意思就是张继为了追求好句子,故意写错误的。

    不过古代有个词,叫晨钟暮鼓,他的根据就是这个,早晨敲下钟,晚上是擂鼓,而且人家还是暮——傍晚,而不是你的半夜。

    他这么一说,立马有了一堆附和者,把这首诗批判一通,不过没多久,一些学者就考证出唐朝有不少诗就提过半夜钟声,有了这些支撑,才让争论罢休,也让《枫桥夜泊》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到了现代,随着交通发达,霓虹越来越多的学者、僧人等等来华夏,就为了一睹寒山寺真颜。

    在路上的时候,陆恒听着宫泽理惠和宫泽光子的描述,也不由心生敬仰,但他随即想到,这两位高僧的经历,在霓虹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输出?

    因为这不单单是佛教,还有寒山诗的影响,其中不仅仅是佛偈,还有人生感悟、生命、哲学等等方面。

    在大殿许愿的时候,陆恒心道:“希望以后我也能这样,文化方面已经有先辈,我可以去传播文娱。”

    “在我们国家,以‘寒山’作为名字的料理店非常多,还有清酒也是寒山牌的。”看到桌上摆的寒山墨块,宫泽理惠忽然道,随后又道:

    “而且之前我学书法的时候,也听说过最精品的墨块也是寒山牌子。”

    “怪不得。”陆恒恍然。

    到院子里的时候,陆恒看到有大妈在卖小册子,他也被塞了一份,给了一块钱后,陆恒翻看了一下,才发现不仅霓虹,几十年前镁国人也迷过一段时间的寒山诗。

    这还真是陆恒没想到的,不管怎么说,霓虹文化习俗乃至宗教从华夏学习,接受这些很容易,更不要说当时是唐朝,而镁国……还是几十年前的镁国,总感觉两者之间怎么也凑不到一块儿去。

    不过看了之后陆恒才知道,镁国一个诗人五十年代在霓虹看了寒山诗后,不仅震撼,还开始翻译寒山诗。

    正好那时候“垮掉”一派在镁国兴起,寒山诗顺理成章变成嬉皮士和朋克的心里寄托,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猫王,还有甲壳虫乐队。

    小册子还记录着,几年前,一位镁国作家创作了一部以寒山为名的小说,扉页就写着“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看到那部小说的描述,陆恒忽然心里一动,这不就是几年后镁国那部拿了一大票奖项的电影《冷山》嘛?

    陆恒有些哭笑不得,搞不懂为什么翻译回来又变成了冷山,难道就因为人家书名写的是Cold?显然……那个翻译根本不知道寒山的典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