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毕业了(二合一)-第2/4页



    他确实演得好,当然,就算陆恒演得一般,以他的名头也依然拥趸众多,就像某个没有代表作却被粉丝捧到天上的“歌神”。

    ……

    第二天,在媒体都在追逐陆恒这个新闻的时候,陆恒他们已经在教室里进行毕业答辩。

    他就算不参加也绝对没问题,甚至还有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学校学习就是学各专业的本领,以求在工作中实践,陆恒现在都拿了几个影帝,也算实践的天花板了。

    但陆恒现在有时间,也想给自己的大学四年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就表示要参加。

    别人毕业论文绝大多数都停留在理论,以及畅想假设上面,但陆恒有无数实践经验,不管确立题目还是写起来都得心应手,太轻松了。

    答辩的时候,他说着说着就忘了看稿子,毕竟都在脑子里,不看也能脱口而出:

    “三大表演体系有区别,当然也有共通之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角色演好,一个最基础的理论就是表演的核心问题,怎么处理演员和角色的关系。”

    陆恒的毕业论文,就是探讨三大表演体系的区别和融合,后者就是他的重点。

    其实早在十来年前,姜闻的毕业论文就是这个方向,虽然最后分数不高,但这个方向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关注。

    而这一次,对于这个议题,不仅陈邑、崔新晴这些答辩导师,其他学生也都听得津津有味,毕竟陆恒没有用什么故弄玄虚的话,或者晦涩的理论内容,而是直白的阐述,再加上他自己的表演经验举例进行佐证。

    距离姜闻当年毕业,也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结论,陆恒相当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登高望远,也有很多经验供他参考。

    再加上陆恒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以自身表演来配合,也就有足够的信服力。

    关键是,他说的还真有可取之处。

    “在我们演员有相同经历的时候,自然是体验派更合适,比如我演的第一部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里面有很多场景,在我过去的生活里,跟我和我父亲非常相似,父子之间的感情内敛,还有误解,这就可以融合自己的经历……”

    “而当跟我们演员的经历和生活相去甚远的时候,仅仅把自己代入角色并不够,而这个时候,通过方法派反而更恰当,就拿我《赤壁》中的周瑜来说,虽然我没有打过仗,也没有统领过千军万马,但我管理过公司,也经历过商业竞争等等,这些经验和记忆,都可以移花接木一般的代入到当时的场景。”

    “至于布莱希特的离间效果,这是采用一种近似荒诞的表演,就像我参演的《加勒比海盗》,明明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海盗没有我演的这种,但通过场景和服装的烘托,以及全片演员的配合,撑起这样一部奇幻电影,尽管一开始可能会让观众有荒谬感,但又能够被情节吸引,带入电影中的逻辑,也就慢慢接受了。”

    ……

    虽然陆恒这么说多少有些凡尔赛,但他确实没有自吹自擂,因为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成就,反而更让人信服。甚至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因为陆恒这些经历,他不说的话,大家也都不清楚,反而跟听故事似的有意思。

    陆恒把三种表演方式在自己的表演经历中进行融合,不同时候不同对待,也让导师颇为认可,至于同班同学,就更不用说了,甚至连姚之花和杨志钢都听得眉头微蹙,显然在认真思考。

    “综合各位导师的评价后,陆恒最后的分数,98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