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风是能刮来钱的
冯三道站长跟李飞产生了分歧。
“你要弄三千袋五千袋的不成问题,你这一家伙弄五万袋,不是开国际玩笑!”冯三道张着蛤蟆嘴说,“李飞你知道这五万袋是个什么概念吗?就我这站里的库存,你也见了,还不到一万袋,生产厂家倒是和你一样,上门就狮子大开口,要签个一年供货十万袋的合同,当时我就气了,奥,你们弄不出去,想豁给我怎么地,我又不能煮了当饭吃!就这勉强弄了一万袋,除了你拉走六十袋,哪动了,我都快愁死了,你倒好,一下子要弄五万袋,咋不怕咬手呢!”
唉!冯三道叹了口气,心道,真是嘴上没毛,说话不牢,这年轻人怎么嘴不大,却满嘴跑火车呢!
看着冯三道坐在办公桌前,听着他大嘴一张一合的喋喋不休,李飞却忽然发现了一丝商机,不,应该是巨大的商机。
是啊,诚如冯三道所言,眼下化肥生产厂家生产的化肥,还打不开销路,上门推销也销不出去。但是自己知道,不出两三年,这化肥就会像毒品一样,成了土地的依赖品,供不应求,价格也一路疯涨。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不我待啊!
如果现在就跟厂家签个合同,按全县的需求量,一年弄个几百万袋不成问题,两三年就是一两千万袋,就按每袋一块钱的利润,那也一两千万到手了!再加上水涨船高的差价,其利润真不知几何啊!
李飞兴奋的手心冒汗,可转念一想,如果撇开冯蛤蟆,自己单干的话,怕人家厂家也不敢相信自己,一个毛头小伙子,平头百姓,就是能进去厂家的门,怕也见不到厂家的人,况且现在,这类的经营,还都是公对公,你单枪匹马的谁会搭理你,此路是万万走不通的。
看来还只能借助这农资站的一块破招牌,还得和这个蛤蟆友好合作,利润共享,互惠互利。
可怎么才能说服这个冯蛤蟆呢?
这货现在还正把这香饽饽,看成烫手山芋呢!
如果现在弄回去几千袋,在官庙镇能顺利地销出去,倒还能说道说道,可万一耗时太长,这冯蛤蟆更不会相信自己了,岂不白白的误了时机。
就看李仲庄百姓的态度,李飞现在也没把握把这化肥销的如火如荼。
这倒是文字题,李飞挠了下头,真是金山闪金光,看得见,摸不到啊!
“你也别挠头了,”冯三道说道,“贪多嚼不烂,先给你弄两千袋销着,另外再给你配点犁铧耕耙的农具,这可比化肥销量大,牛局长特别安排我了,不能让你做没有利的营生。”
一语惊醒梦中人,哎呀!这不还有老牛呢吗,李飞激动的差点站起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老牛同志,再演一出戏吧。
“冯站长,你一提牛局长,我倒想起来他要请我吃饭的事了,你现在给他打个电话,看他有空吗?”
听李飞这么说,冯三道差点儿乐了,这小子怎么说话跟水淹的样,这牛局长还要请他吃饭?呵呵!就是我请牛局长也排了好几天的号呢!这小子别是神经了啊!刚才一张嘴就说要弄五万袋子化肥,现在又说牛局长请吃饭,真是说话没谱,神了八经的。
李飞却还催促道,“打啊,让老牛请,也省得你冯站长安排了。”
冯三道暗笑一声,心里话,打就打吧,拨通了就让你小子接,我才不找这个没趣呢。
“唔,通了,李飞给你跟牛局长说。”冯三道把话筒递给李飞,还撇了撇大嘴等着幸灾乐祸。
“喂!牛局长,我是李飞,……,对,来县城了,在农资站呢,…………,好,我等你。”
李飞挂上话筒对冯三道说,“等会儿吧,老牛说下了班就过来。”
冯三道一双凸眼瞪得跟蛤蟆一样,什么情况?这是什么亲戚关系?
…………
但令冯三道更吃惊的是,牛局长开着车竟把他们拉到全县最好的富华大饭店,下了车,冯三道还有点不好意思,上次自己请牛局长时都没舍得在这儿。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加上司机才四个人,却点了一桌子菜。
“老牛同志,这可不是破费,而是浪费了啊。”李飞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