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太平胡同



    “大哥,不用了吧……”姑娘似乎有些害怕,并没有把话说死。

    周秉昆见状,扬了扬头,“没关系,反正我也没什么事。走吧。”

    刚才的事令姑娘心有余悸,没再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就这样一路叫卖,还别说,这样的边走边卖糖葫芦确实比在小市场门口卖的好。

    到了姑娘家,已经卖掉大半。

    姑娘的家,住在太平胡同,与周秉昆家光字片有一里地远。约一里半长的胡同两旁,挨得非常紧密的土坯房几乎连成了两道黄泥墙,家与家户与户的分离,完全由那种黄泥墙上开出的低矮而朽残的门来显出。

    重生后的周秉昆觉得光字片房子够破的,没想到太平胡同的房子更破。

    姑娘似乎没有让周秉昆进家门的意思,吐着哈气说:“周大哥,我们到家了,没什么事,你回去吧。”

    周秉昆听出了姑娘话中的意思,说:“郑娟,那我回去了。”

    这一路上,姑娘一家的情况,周秉昆了解了大概。

    这个家庭是一个特殊家庭。

    母亲郑大娘是还俗的姑子,太平胡同的房子就是因为她还俗,政府奖励给她的。

    姑娘和小男孩都是她收养的。

    姑娘叫郑娟,18岁;小男孩叫郑光明,8岁。郑大娘和郑娟都没有工作,靠做些零活卖些小东西谋生。小男孩眼睛有毛病,看不到东西,也上不了学。

    穷到这个程度,周秉昆有了帮一帮的想法。

    重生前作为网文写手的周秉昆清楚,重生后最忌讳做“保姆”,可眼前这家人的条件,还是让他有了恻隐之心。有条件的话,能帮还是要帮的。

    再说,空间里的东西浪费也浪费了,送给这家人正好。

    有了这个想法,周秉昆不再苦恼空间里食物去处,了了一桩心事,心情大好。

    找了一个僻静处,周秉昆把今天签到领取的三两肉、四个鸡蛋、半斤米、一斤面还有一小罐豆油从空间里取出,装在篮子里,晃晃悠悠又回到了郑娟家。

    敲了敲门,很快,屋里传来郑娟的声音:“谁啊。”

    “我,周秉昆。”

    门打开,开门的人就是郑娟。

    回了家的缘故,郑娟的脸不再冻得通红,周秉昆这一次看清了她的模样。

    之前觉得她的眼睛很美,声音很好听。现在看清了脸。在周秉昆看来,除了她脸上没有书卷气,她的美绝不逊于自己的姐姐周蓉。

    区别是,周蓉一双大眼睛总是很有神,目光总是那么自信,给人以意志坚定难以驾驭的印象;而眼前的郑娟蛾眉凤目,像小人书《红梦楼》中的小女子,目光里满是恓惶,远不像周蓉那般洒脱。

    她的样子,会让一切男人惜香怜玉起来,即便几十年后重生到现在的周秉昆也不例外。

    眼睛不禁有些发呆。

    周秉昆发了呆,郑娟开了口,“周大哥,你有事么?”

    郑娟的话让周秉昆缓过神来,把篮子递了过去,“郑娟,我这有些米、鸡蛋、肉和豆油,你要不嫌少,给你家留着。”

    “我不用。”郑娟一口回绝。

    “我,中午还没吃饭呢。现在都下午三点了,拿点东西,来你家吃顿饭总行吧?”来之前,周秉昆想到了郑娟可能会不收,便想好了理由。

    听周秉昆这么说,郑娟不好说什么了,犹豫片刻后说,“周大哥,你今天帮了我们,请你吃顿饭是应该的,你不用拿东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