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收养



其实若严格说起来,余烬并不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不过这个小男孩儿实在太会了,不对,应该说是脸皮太厚了,硬是赖着不走,手段强硬点就用可怜兮兮的眼神看着她,好像觉得她会吃这套。

        实际上她……还真吃了。

        “余烬余烬!”

        听到这个略显稚嫩的声音,余烬不由得掩面叹息。

        余烬主动请缨接应朝廷方面运来的粮食,中途停车休息,余烬方下车,小孩儿便从另一架马车上跳了下来,踉跄两步还不等站稳就急忙向她奔来。

        朝廷赈灾本就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历史上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王公贵族,乃至帝王,都把赈灾一事当做政绩、宣扬自己仁慈悲悯的手段,可是大谕皇帝虽荒废朝政许久,不像是能想到这些的样子,除非有人提出来。

        而这个提出来的人不是朝中大臣,而是魏观澜。

        说来好笑,这些接济江南的粮食物资竟然魏观澜暗中操作来的,当时崔涉溪说的时候着实把余烬惊着了。

        一提起魏观澜此人,人们大多是不屑的,明里暗里颇有贬低之意,因为魏观澜一开始本也是个举子,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可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挥刀自宫入宫做了內监,短短十余年就坐到了皇宫总管、大太监的位置上,也颇得皇帝信任,经营多年下来,手中权柄不小。

        至于崔涉溪一行三人中的另外两人是兄弟俩,乃是清河崔氏的姻亲,也就是崔涉溪的外家。男子名魏寒,字应暖,小童魏叶,字一秋,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是魏观澜姓魏,和魏寒、魏一叶两人确实属于一家。

        不过魏观澜是魏家旁氏,而魏家兄弟二人属于正儿八经的嫡系,说起来魏观澜所在的旁支早已没落了,且血缘关系严格算起来虽然算不上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六杆子是肯定打不着了,现在不过是占了一个姓氏的亲缘。

        据崔涉溪说,这次赈灾之所以暗中进行,乃是因为魏观澜实在太招人恨了,无论朝野内外。

        魏观澜的名义一出,想来有很多人愿意来搞破坏,报出了魏观澜的名号,有的是人喊打喊杀。

        可是魏观澜讨厌归讨厌,也不管魏观澜此举打的是什么主意,可结果来说总是好的,他们不同于江湖草莽,不会局限于眼前,不会因为对一个人的好恶就将一个人的所有言行作为一竿子打死,他们不是那等脑子一热就丧失理智的人。

        别的搞破坏他们管不着,但是在顺天府诸多百姓面前,在诸多人命面前,他们只能暂时放下成见,以民为本。

        那之前流民闹事,虽然没有细查下去,但想来也和这件事有关吧。

        至于余烬自称兴荣米粮铺的老板、称废了一年的收存之言也是半真半假,真的是她确实收购了兴荣米粮铺,但钱是魏家兄弟还有崔涉溪出的,她只是被推上台前走动的人。而一年收存的粮食?那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的,他们是有钱,但是钱也不够买这么多粮食,此言不过是为这些赈灾款项下来打掩护罢了。

        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世道,皇帝废了,太监掌权,明明做好事还要防着其他人搞破坏,真是没有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