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遵遵教导
    
    “可有凭证?”那守门士卒问道。
    “这是家父文书,上有太守信印,还请过目。”张安从怀中掏出一片缣帛,递了过去。
    那守门士卒仔细看了看,又交还给了张安。
    “见过张议郎,不过你身后这几百士卒,不能进入洛阳,还请见谅。”
    “明白,他们是保护我前来的,你也知道并州动乱,所以人多了些,我让他们在城外自行安顿。”张安再次拱了拱手。
    随后,张安让周仓带着三百多人在城外找地方安顿下来,自己和赵云、张辽、张大,带着二十几个人进了城。
    进城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去蔡邕府上拜访。
    洛阳不愧是大汉王都,热闹程度已经赶得上张安记忆中的现代小镇了。
    街上全都是卖力叫卖的百姓,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要知道现在这个时代手工业的发展还很落后,毕竟很多人连饭还吃不饱,哪有心思搞什么手工业。
    街道两侧的房子也十分考究,比自己在晋阳、真定等地见过的都要好上不少。
    在城里找了好几个人问路,几人终于辗转来到了蔡府门口。
    张安上前敲了敲门,耐心等待着。
    不一会儿,门打开了,露出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正是多年前跟随蔡邕前去朔方的那个管家。
    “张郎君,你终于到了,可是让主君一番苦等啊!”
    “嘿嘿,我这不是刚到洛阳,就来找老师了吗,老师在吗?”张安拱手问道。
    “主君此时还在宫中,他已嘱咐过我,若你来了,可先行在此等候。”
    “好。”
    张安几人跟着管家来到了前厅,一边喝茶,一边等候蔡邕归来。
    一直到临近黄昏,蔡邕才走进了前厅。
    “安儿,阿辽,你们可终于来了啊!”蔡邕满脸洋溢着笑容。
    虽然相处不过一年,但是蔡邕对他们二人是十分满意的。
    无论是聪慧程度还是为人,张安和张辽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老师,多年不见,甚是想念。”张安和张辽同时起身鞠了个躬,赵云则是微微拱手。
    “想念?我可没看出来,若不是我推举你为议郎,恐怕到我死的那天都看不到你吧!”蔡邕眼皮一耷,故作不悦道。
    “老师这是什么话,我们这不是忙着收复朔方呢吗!”
    “哼,我看你就是想一辈子藏身在朔方吧。”蔡邕继续揶揄道。
    蔡邕在九原时就看透了,张安这小子虽然聪慧过人,但却无心入仕,只想着找个地方好好待着享受。
    “嘿嘿,您别管我怎么想了,反正这不是来看您了吗!”张安摸了摸自己的头,有些不好意思。
    “你啊,还是这么顽劣!看看阿辽。”蔡邕敲了下张安的脑袋。
    “对了老师,我与阿辽都已有表字了,我叫子诚,他叫文远。”张安试图转移下话题。
    “哦?我本还想着待你二人弱冠时为你们取字呢,子诚、文远,倒也不错。”蔡邕抚了抚胡子。
    “老师,这位是赵云,赵子龙,我们三人已经结为异性兄弟,子龙是我们的大哥。”张安又将赵云拉了过来。
    “晚辈赵云,见过伯喈先生。”赵云拱手说道。
    “子龙一表人才,当是一员良将。”蔡邕打量了下赵云,满意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