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3)
    
    “这我倒是没想到…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张安显然没有考虑到这背后的成本问题。
    场面陷入了沉默,众人都在低头思索。
    一刻左右,还是张杨先开口说道:“不如还是加以兵役,不过如你所讲,只限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之户,每户需出一人入军,是为正卒,为期两年。”
    张杨所说的方式,就是基于现在朝廷制定的征兵法所改进的。
    大汉的征兵法,凡壮丁及二十三岁,则需承担兵役,一约为“正卒”,二约为“屯戍”,期限各为一年。
    正卒即是在本郡就地服役,形成本地守备军。
    屯戍又分两种,入京充当守卫者称之为“卫士”,前去守卫边郡者称之为“戍卒”。
    两年期满,则可返家,不过如有战事,依然要随时应召。
    朔方人口稀少,张杨此番任朔方太守,并没有被要求向京畿输送“卫士”,所以张杨现在所说的,即是“正卒”。
    “如今的情况,这是最好的办法。”吕布出声支持。
    “恩,既不致良田荒置,也可尽快补充士卒。”张辽也同意道,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认可。
    “恩…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这么办吧,不过…我老是觉得强制服兵役召来的士卒,战斗**不强,上了战场容易溃散。”
    “不如,以军功论赏,若有立功者,以田赏之。”赵云建议道。
    “不可,均田制其关键即为公平均等,不可以田赏之。”张安马上否决了。
    均田的目的,就是避免有人兼并土地最终发展为本地豪族,张安是决不允许有人有机会积攒土地的。
    不过赵云的话却给了张安灵感。
    “子龙所说虽不可行,但却启发了我,如今百姓不愿当兵,畏战不前,无非因为此事风险高但回报低,服役两年,土地有所荒废,家中储蓄也必为之一空,若是不幸战死,朝廷虽有抚恤,但大多被各地官员私吞,难以落到家人手中,则这一家几口,便彻底断了生计,或是沦为流民四处就食,或是卖身为奴,甚至曝尸乡野,从此绝后。”
    张安稍加停顿,看了看众人,并无意反对,说明自己所说的是属实的,于是继续说道:
    “所以,不仅要以军功论赏,而是只要成为军人,便有优待,即使役满归家,也依然享受优待,若是战死,则更要留名于世,光耀后人。”
    “如何优待?”张杨问道。
    “凡入军者,皆可获一铁牌,名为军人证,可由铸造兵器的边角铁料打造,持此牌者,则可享受“军人优待权”,其人在世时,在朔方境内享有各种优先权,比如优先兑换灼酒、优先购买家畜幼崽,待人丁兴旺起来,我们还要开启郡学,到时军人子女优先入学,更多方面就劳烦张叔再想想了;若是战死,则其田可无需归还,但依然要遵守每家田地不可多于五百亩的原则,另外,要在朔方修建一座陵墓,谓之“烈士纪念碑”,所有阵亡的将士,其姓名皆镌刻其中,受后人祭拜。要让军人成为受人敬仰爱戴的身份,百姓以参军为荣!”张安说到最后,声音都激动得有些破音了。
    众人之中,张杨、吕布、赵云、韩明,四人也是听得激动异常。
    “好一个以参军为荣!我大汉自武帝起,逐匈奴,踏西域,四边蛮夷莫敢来犯,人人尚武,方才奠定这延续数百年的基业,如今却早已不见当年模样,就从这朔方开始,再现我大汉军威!”张杨狠狠拍在案上,起身直呼。
    “稚叔所言,亦是我心中所想!”吕布紧随其后,起身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