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桓温出征



    长安城里响起了悠扬的打更声,预示着已经是将近子时。

    通常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已经安歇入睡,可从北方来的一骑快马打破了这份宁静。

    这个飞驰而来的人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拦,所有守门的人从远远见到他时就慌忙给他让开了道路,让他一路从城门到了未央宫。

    背后三道红旗,这在秦国意味着这名信使身上带着的是最高级的军报,任何人不得阻拦盘查,一律放行。若是耽误了信使赶路,那可是要直接被抓到天牢里慢慢审问的。不管是不是有意,反正再出来能剩下半条命都是烧高香了。

    苻融刚刚收好了一天批阅的奏折,准备回到自己的府邸上休息。然而侍卫这个时候进来通报。

    “大宗正,朔方传来紧急军情,信差已到了宫门口了。”

    “请他进来。”

    “是。”

    黑衣人见到未央宫里空荡荡的也没有外人,便直接摘下了面罩。苻融一眼便认出了他的身份,这是邓羌的一个家丁,很受邓羌的信任。

    见到信使的面容,苻融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禀大宗正,刘卫臣反了。”

    造反的消息并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反而让苻融长舒了一口气。

    “这么快就搞定了?太子殿下办事果然稳妥。今晚你且休息一夜吧,明日一早你辛苦一下,把消息再送到潼关那边大王的手里。”

    “大宗正哪里话,这些都是小的应该做的,谈何辛苦。”

    第二日一早,这位邓羌的家丁又一次风尘仆仆地开始赶路。然而就在他出城不久后,又有两路人马也悄悄出了城,飞驰而去,其中一路向东,一路向南。

    城楼上,苻融穿着便服看着两队离去的人马,一副有些兴意阑珊的样子。

    “没露出马脚吧?”苻融冷冷地问了一句。

    “大宗正放心,都是当初太子殿下的人过手的,绝对没有问题。”

    “嗯?”苻融目光凌厉地看向回话的手下,威压极盛,仿佛一个随时要爆发的火山。

    “怎么?是不是出了问题,你就准备把责任推到太子的头上,自己置身事外?”

    这名手下一听苻融这个语气,吓得立刻跪了下来,语气慌乱地说道:“冤枉啊,属下绝无此意。属下只是觉得太子的那些密探从未失手,想让大宗正放心而已。大宗正放心,若是出了问题,属下愿一人承担罪责!”

    苻融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没有再看他。

    “燕国和晋国的探子已经送走了,后面可就没有我这个大宗正什么事了,就让大王和太子他们去操心把。算算时辰,母后差不多已经起了,我该去请安了。”

    数日后,晋国,姑孰城。

    这里本是一座不大的小城,也没什么人口。可此时却是人流密集,旌旗密布,十万大军蓄势待发,只等桓温一声令下便挥师向北。

    在桓温的帅帐里,所有的高阶将领齐聚于此,商议关于北伐最后的一些细节。

    “相爷,末将还是觉得,秦国那边需要多些兵力防备,仅仅一万人把守洛阳如何抵挡那十万秦军啊?况且相爷骤然将北伐军人数从五万增加到十万,粮草运输一旦被秦国阻断,后果不堪设想啊。”

    说话的是桓温的部将朱序。此言一出不少人都默默点头附和。秦国在潼关的兵力给到大家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然而桓温却只是微微一笑,一切成竹在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