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等太阳出来-第3/4页



    皇权不下乡,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地方上,大多都被这些乡绅把持,他们互相串联,在地方织下了一张可怖的大网。

    也不知道这回潞王殿下的决心有多大,这把火烧起来,那可就是滔天烈焰,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想当年,张江陵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清丈田地,想要富国强兵,可最后呢?

    人亡政息,惨遭清算!

    虽然如今是潞王亲自定下的国策,可问题是,朝廷此时外患深重,稍有不慎,清田之事就会引得后院起火,内外交困。

    朱大典一直很是心忧,但是他又不敢上书劝说,毕竟潞王没有摘了他的乌纱帽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他哪里敢再多事。

    天色灰蒙之时,隐约有鸡鸣声传来。

    开始了!

    清丈土地的队伍开始按部就班,分头行动,前往各乡里,丈量土地,绘制图册。

    清早起来上山割草的农户们,看着官道上奔走的人马,纷纷惊奇观望。

    朱大典的骑着战马从一处村子中穿过。

    几名衣不蔽体地老农正握着镰刀佝偻着走在路边。

    听到马蹄声,回头一看,见来人是官,急忙扔下手中的镰刀,伏地跪拜。

    朱大典勒马,一眼望去,这个村子大多都是茅草屋,看上去不像是个正儿八经的村子,倒像是流民聚聚的棚户。

    “老丈,你们是本地人?”朱大典发现,那几名老者虽然骨瘦如柴,但是个头很高,样貌看上去全然不似江南之人。

    “大人,草民几人是北边逃命来的,在这里做长工,给人家种地求个活路。”一名老者颤颤巍巍地答道。

    “东家是何人?”朱大典问道。

    那老者听到眼前的大官发问,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心想难道这不是个本地的官?连这都不知道。

    这平水镇,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大多都是谢家的地。

    “回大人话,自然是谢家咯。”老汉恭敬地说道。

    朱大典点点头,翻身下马,开始沿着路巡视起来。

    土路坑洼,茅草棚子四处可见,只有七八间砖瓦房挺立,看上去应当是富庶人家。

    一处棚子里,几个孩童躺在草席上酣睡。

    空气潮湿,草席边上都已被露水打湿。

    只有睡觉的那一片是干的。

    一个身上裹着粗布的妇女正在棚子前的土灶上,煮着一锅清汤寡水的粥,其中米粒,甚至可以数的清楚。

    远处的田里,已经有在劳作的人,正卖力的收割着庄稼。

    太阳还没有出来,此时虽然湿气很重,但是干起活来,倒是清爽,不必受阳光炙烤。

    宽广的稻田里,稻香四溢,朱大典抽了抽鼻子,重重打了喷嚏。

    那正在煮粥的妇人麻木地瞧了朱大典一眼,便端着锅子进了棚子里。

    朱大典身后,跟着两三名刘宗周的学生,看着眼前的景象,茫然不知所措,眼神中充满着疑惑。

    “这......满地稻谷,为何锅中清汤寡水?”

    那书生十分不解,旁边还有几个棚子前,老妇们背着背篓,三三两两步履蹒跚的朝着远处的青山走去。

    朱大典听见那书生的问题,摇头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