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农政全书》-第2/5页



    当时,徐光启还特意在松江府进行了试种,效果十分良好。

    于是他便写下了《甘薯疏》来进行宣传推广,希望能够在江南进行普遍种植,可惜......

    听到甘薯的特性,朱常淓顿时喜上眉梢,就连一旁的徐孚远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发现了什么新的宝贝。

    “你的意思是,甘薯亦可在北方种植?”朱常淓满眼期待地看着韩霖问道。

    “恩师作《甘薯疏》的初心,就是想告诉百姓,不要拘泥于地域限制,只要精心培育,大多数的作物都会自行适应环境。就像这甘薯,在闽地可以生长,到了松江府依然长势喜人。”韩霖语气中饱含惋惜之情,当时恩师的一片苦心,却被世人付之一笑,朝廷更是无人重视。

    朱常淓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作物就像是人,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他也会慢慢适应当地的环境。

    徐孚远则是想的更深,当时徐阁老的倡议无法被实践,恐怕不只是那么简单的。

    若是甘薯被大面积推广种植,扭转了南粮北调的局面,那不知道会损害多少人的利益,首先这江南粮仓的大户们就不会答应。

    “妙哉!北薯南稻中棉花!”这句话朱常淓越想越精辟,不禁连声赞叹起来。

    稻薯以充饥,棉花以御寒。

    见潞王面露喜色,韩霖接着说道:“水利乃农业之本,无水则无田。北方户户引水极为困难,但集中屯垦,千户共引一池水,或为上策。”

    “彩!大善!”朱常淓看着桌上的《农政全书》,此时就像是瑰宝一般闪耀,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页,对徐光启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可惜,昔人已乘黄鹤去。

    “韩霖,继先师之遗愿,为百姓谋福祉,你可愿?”朱常淓直接问道。

    “师弟陈子龙,也可完成恩师遗愿。”虽然看得出来,眼前的潞王俨然有中兴之志,但韩霖还是不太愿意做官。

    官场,是个吃人的地方。

    朱常淓笑容一滞,眼角跳动起来。

    徐孚远见气氛有些尴尬,坐立难安起来。

    韩霖倒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椅子上默默喝着茶。

    静的针落可闻,只有朱常淓翻动书页的声音。

    就连侍立在侧的李宝都担忧地看向了韩霖,心想这家伙说话就不能委婉一点,惹了监国生气,能有你的好?

    “陈子龙年纪太轻,尚需磨砺一番。”朱常淓面无表情地幽幽说道。

    “不知监国想让草民做什么官呢?”韩霖直言不讳道。

    “工部如何?正好,此时工部只有夏允彝一人主事,他急需帮手。”朱常淓立刻说道。

    夏允彝已经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开始理事,但尚缺侍郎辅佐,眼下的韩霖再适合不过了。

    “眼下监国需要草民做些什么事?”韩霖直接问道。

    朱常淓想了想,严肃说道:“本王要你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革新火器,第二,实践此书。”

    说着,朱常淓举起了手中的《农政全书》。

    “正好先从绍兴府开始试行!”朱常淓又补充道。

    韩霖听罢,起身向朱常淓行大礼,朗声道:“愿为监国效命!”

    朱常淓大喜,让李宝扶起了韩霖。

    “稍后本王便下诏,任你为工部左侍郎,好好做,不要枉费了徐阁老的心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