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韩先生-第2/3页



    徐孚远登时愣住,徐光启!

    这个名字可真的是如雷贯耳,他的名字,在大明,几乎家喻户晓。

    只一本《农政全书》,就让他流芳千古,何况还有他参与翻译的《几何原本》以及他撰写的《泰西水法》、《甘薯疏》、《农遗杂疏》等。

    更为厉害的是,徐光启十分重视火器,特别是注重火炮,曾经多次上书建议朝廷引进火炮技术,可惜那时朝堂之上,没有几个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他就像是朝廷中的异类,处处碰壁。

    “竟然是徐阁老......”徐孚远喃喃道。

    “恩师一身经世致用的本事,宦海起伏,无人赏识,直到崇祯朝,才被重用,可惜那时恩师年事已高了。”韩霖无限怀念地感慨道。

    徐孚远心中明了,韩霖一定是因此而对朝廷失望,所以才隐居此处。

    “韩先生可知刘老八?”

    “此人曾经向我请教过火炮之术,我见他心诚,便教习了一二。”

    “此时,他正在杭州城头,亲自操持三千斤红夷重炮,保家卫国。”

    徐孚远说完,韩霖眨了眨眼睛,一时无言。

    他听懂了徐孚远的话外之音,只是他心中依然很犹豫。

    当初福王即位南京的时候,他想过出山,用自己满腹学问为朝廷尽绵薄之力。

    可惜,朝廷还是那个朝廷,马、阮大肆起复阉党之流,朝廷尔虞我诈,斗的你死我活。

    连忠正的史阁部都被逼的出走扬州,韩霖当时就放弃了出山的想法。

    现在潞王在杭州监国,他有所耳闻,但是心中已经对其不报希望了。

    “韩先生,不如随我去杭州转一转,就当是游历了,如何?”徐孚远知道,只有让韩霖亲眼看看杭州的新气象,才能让他相信朝廷。

    “陈卧子是不是也在杭州?”韩霖忽然问道。

    徐孚远一愣,这才想起,陈子龙也是师从徐光启,这么说来,两人应当是认识的。

    “陈子龙新任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潞王对其十分欣赏,这么看,先生应当算是他的师兄了?”

    “算是,不过我二人从未谋面,我知道他,但他不识得我,他从师之时,我已出师,四方游历了,只是在与恩师的书信中,知晓他的名字。恩师十分器重他,说他有大才。”

    “原来如此!”

    “既然如此,那我便随你走一趟吧。”

    徐孚远大喜,连忙起身恭请,他来的时候就备好了马车,正在山下等候。

    韩霖简单收拾了一个包袱,徐孚远亲自帮忙提携。

    “树根,有空帮我看着院子,过两日我便回来。”韩霖对院中的孩童嘱咐道。

    “好嘞,韩先生,我娘说你家徒四壁,没啥值钱东西。”树根扑朔着清澈的大眼睛天真无邪地说道。

    童言无忌,惹得徐孚远与韩霖纷纷大笑,两人一前一后,潇洒下山。

    徐孚远回望一眼小院,心中暗道:这院中最金贵的就是韩霖本人啊!

    马车飞驰,徐孚远带着韩霖往杭州赶去。

    杭州城,清兵大军压境!

    满达海兵分三路,三面围城,十二万大军就像是布袋一般,将杭州城套了进去。

    五里外,满达海策马站在一处高地上,举着千里镜观察着杭州城。

    城头的垛口都被木板遮蔽,出了能看见林立的军旗,什么也看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