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葫桥之战(求追读!)-第2/3页



    镇子外,有巡逻的清军,都是投降的明军组成。

    阎应元登上山腰,将镇子中的情况看了个清楚。

    “这宗灏,果真是不会带兵,此山竟无人把守。”跟随在阎应元身后的王进忠不禁嘲笑道。

    这里作为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镇子,居高临下,若是明军有炮,可以覆盖整个镇子。

    阎应元默默算了算时辰,说道:“在等天色暗一点,咱们分兵夹攻,进忠,你率一千人攻镇东,我率其余人马从北边杀进。”

    “是!家主。”王进忠应道。

    “记住,先会攻鞑子,只要鞑子一败,其余的敌军都会鸟兽散。”阎应元叮嘱着细节。

    王进忠一一牢记在心。

    “康公,咱们杀进之后,你率兵五百,力求捉拿宗灏。”

    邵康公抱拳领命。

    任务分配完毕,众人静静等待着。

    山中湿气极重,只一会儿,身上的衣裳就全部湿透,挤一挤都能滴出水来。

    但士卒们都是本地人,早已经习惯,默默坐在原地,北街少年们与祝塘儿郎们不断地互相挤眉弄眼,暗暗较着劲。

    军中的其他士卒也因此放松不少。

    大约等了两炷香的功夫,天上阴云凝结,似乎又要开始下雨。

    天光暗沉,正是时机!

    阎应元一声令下,大军兵分两路,朝着葫桥镇杀去。

    提着大刀,阎应元一马当先。

    这时,巡哨的清军发现了有敌军来袭,急忙敲鸣镝示警。

    镇中休息的清军纷纷从民宅中涌了出来。

    宗灏急忙集结兵卒,可当他看见街上的士卒要么满身鸡毛,要么还在提裤子时,心中顿时拔凉。

    又急又气,宗灏只能带着亲兵直奔八旗军驻地。

    可他还没跑几步路,阎应元就已经从北边杀进了镇子中,将镇子一分为二,拦腰截断。

    宗灏心中骇然,见势不妙,急忙想要掉头向镇南逃窜,可一转身,就看见一名大汉手握着大刀片子正朝着他诡笑。

    这时,镇子西头的八旗军驻地响起了喊杀声,宗灏知道,义军来的不少,看来他们将镇子围了,自己怕是跑不了了。

    他没想到江阴的义勇竟然迅速成兵了,而且组织有序,作战周全,看样子是有高人统帅了。

    可转念又想到了一种可能,莫不是明军援兵到了?

    “你们是哪一部明军?”宗灏试探地问道。

    提着大刀片子的邵康公一愣,随即看向了宗灏身后。

    阎应元正拖着关刀站在宗灏身后。

    “你是何人?”宗灏警觉,转身问道。

    “在下大明江阴典史阎应元,伪常州知府宗灏,还不束手就擒?”阎应元喝道。

    “你们不是官军????”宗灏震撼不已,见阎应元身后士卒浑身是血,杀意盎然,他差点以为是哪路明军总兵带兵入援了。

    “本官乃朝廷命官,所率自然是朝廷官军!”阎应元肃穆道。

    他这个典史虽然不入流,连九品都不是,但典史这个职位都是由吏部诠选,皇帝任命的,所以就算不在九品之列,却也属于朝廷命官。

    宗灏哑然,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再一看,阎应元容貌奇伟,一身正气,便心中明白,一定是此人使江阴的义勇脱胎换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