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镐池白璧(周二求追读一下)-第2/3页



    城上,终于将威胁暂时清除的张大彪缓过劲来,看见了正在有条不紊指挥守备的杨廷麟,心中一惊,急忙上前跪地行礼道:“方才冒犯上官,末将知错了!”

    杨廷麟一愣,急忙将张大彪拉起,笑道:“张把总何错之有,方才见张把总如此勇猛,真是我军之幸!”

    “上官谬赞了!”张大彪起身,有些害羞地答道。

    脸上两道血痕引得杨廷麟瞩目。

    “此处无恙,我便带人去别处了。”

    “上官辛苦!”

    杨廷麟见此处守住了,便又风风火火带着人返回城楼处。

    此刻,张国维正与祁彪佳核算着兵力。

    “制台,这清军步卒竟如此勇猛?素闻八旗骑兵所向披靡,今日得见其步卒攻城,也毫不逊色啊。”祁彪佳不禁感慨道。

    张国维重重叹了一声,将手中的毛笔扔在了桌上,开口道:“幼文有所不知,前朝徐光启徐阁老曾说过‘奴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而谈东事者,但以为长于弓马而已’。”

    祁彪佳听罢,便明白,世人对于鞑子的刻板印象太深,都以为清人靠着骑兵称雄,殊不知,他们的步卒也不差,甚至更善于山地作战,清军弓手更是精锐。

    明军较之清军,只在火器专精,凡与其野战,十有九败。

    “本来还可以靠火器之利弥补短板,现在好了,鞑子的火器比咱们还好。”祁彪佳两手一拍,有些无奈。

    “幼文能有此想法便已经不错了,咱们大明还有太多官员,不愿面对鞑虏已经强于咱们的事实,每日沉醉于过去的辉煌中,轻敌太甚啊。”张国维见过太多这样的官员了,嘴上天下无敌,行动上畏敌怯战,实在是可恨至极。

    一个清晨,清军都在不断地进攻,明军的防守就像是漏风的破窗,不是这里被突破就是那里被突破,杨廷麟这个救火队长两条腿都快跑断了。

    城内,朱常淓在艮山门处的遮蔽处,见到了联袂而来的陈子龙与夏允彝。

    夏允彝身后,还跟着一个看上去十几岁的稚嫩少年。

    “臣陈子龙、夏允彝拜见监国!”两人声音激动地行大礼道。

    跪在地上的夏允彝没有听见儿子的动静,急忙偷瞄了一眼,见儿子竟然见王不跪,顿时紧张地低声叫道:“端哥儿,快拜见监国!”

    少年生的面如冠玉,形貌昳丽,修六尺有余,一双眼清澈如水,两弯眉漆黑似夜,正静静观察着眼前这个一身甲胄的威严男人。

    眼前的少年完全吸引了朱常淓的注意力,他俯身笑着问道:“汝唤何名呀?”

    “我叫夏完淳,字存古。”少年缓缓跪下行礼,口中振振有词。

    夏允彝心中紧张极了,因为他听说潞王性情大变,现在变得城府极深,他怕儿子惹得潞王不悦,但是又不敢插嘴。

    一旁的陈子龙倒是看出了方才潞王的笑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于是便偷偷拉了拉夏允彝的衣角,轻轻摇头,示意他不要打断。

    “本王听说你自幼聪慧,富有才情,不若本王来考校你一番,看看传言真假如何?”

    朱常淓说话间,几颗火罐飞进城中,砸在了东运河的水中,炸裂。

    夏完淳只是淡定地回头看了一眼,便张口吟道:“东海波翻白日动,秦仇慷慨天门恸,仓海先生矢报韩,博浪沙头风雨阑......垓下乌骓楚霸王,镐池白壁秦皇帝。”

    听到这儿,作为夏完淳的老师,陈子龙不禁暗暗赞许,不愧是自己的学生,真是长了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