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章 监督,带你去见俄婆姨-第2/3页
    
 老首长他身体还好吧?
 监督闻听脸色一暗,老样子呗,自从得了你那些东西,心思全在那上面了,没日没夜的,有些不太好。
 少杰惊奇,他一个带兵的,研究的事跟他有甚的关系?
 放心不下呗监督大人开恩解释,其实,也是为了保密,守卫的工作是师里负责的,没有假手别人。
 孙少杰明白了,那你回去的时候,多带两坛那东西给他。
 你果然还有!
 多自然是不可能多的,毕竟材料珍贵,消耗也大。但那是老首长,自然倾尽所有。我复员回来后,还多亏他老人家爱护哩,要不也不会这么顺利。
 算你还有良心
 我是穷人嘛,良心是不缺的。
 懒得理你。
 白萌萌那又麻又辣,一吃一嘴火的兔兔,辣翻了一院子的人,那情形,说是哀鸿遍野也不为过。
 但核心目的仍然没有达到。
 监督一人独秀,大呼,够劲!手艺不错。赞扬小白深得吾心,所有的美食最后全便宜了她一个人。
 她爸是湘省人嘛,小白的一通操作,岂不是正中她下怀。
 为此,白萌萌对孙少杰颇有微词。
 说他,故意隐瞒重要情况不报,明显是故意资敌噻。是屁儿黑,气得冒鬼火,长大了一定削屁儿黑的脑阔。
 监督大加赞扬。
 表扬说:有志气!要她好好吃,快快长。祝她,早日得偿所愿。
 第二天一早。
 两人骑马,一路去了双水村。
 自十一月起,秋风起,天渐凉。
 随着秋收秋播彻底完成,各地开始掀起了新一轮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平地,开荒,建梯田,兴水利。
 这样的劳作,会不间断的,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
 二十多年间,正是用这样的办法,全国各地建设了数十万个水库,兴修了无数的水利设施,其它如道路桥梁
 不胜枚举。
 没有资本投入,那就化人力为资本,凭借两双手,开创幸福新家园。
 这些,在国家当然是壮举。
 但对于那些具体的参与者,确实心情自己知,冷暖各不同。
 作为其中一份子,石圪节也不例外。
 好了要更好。
 石圪节今年的农田基建大会战,仍然安排在了双水村。此时的会战工地上,高音喇叭吼叫着,播讲着实时通讯,表扬那些现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庙坪山上的梯田,已经一层层的盘到山顶,如一个巨大无比的花卷馍。
 孙少杰骑马跃上一处土崖。
 监督同志,你来看。
 再叫我监督,我跟你急。
 监督说着,轻磕马蹬,枣骝小跑几步,轻轻一跃,也跟了上来。
 两人远远的望过去,东拉河对面的工地上,插着许多面红旗,正在热火朝天劳作的人群像蚂蚁一般,乱纷纷的。
 孙少杰扬马鞭指着工地。
 你看,这就是农民的战场。
 这场景是不是很壮观?一点也不亚于咱们见到的那些战斗场面吧。
 这倒是。
 壮观是一个层面。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样的劳作常年无休止。
 秋收以后,本该修养的人们,顾不得喘息,却要放下镰刀,扛起撅头,推着板车,立刻投入到这些建设中去。
 挖山平地开荒,一直干到来年春天,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耕作
 他们不能脱离集体,自耕自食;不能外出打工,另寻出路;更不能自主创业,做小生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春节都不得休息几天。
 那么,现在告诉我,感受如何?
 面对少杰的问话,监督沉默了。
 这在她还是第一次。
 在这里,一个农民家里所有的劳动力全部出动,每年里换来的工分,分得的口粮,只能让一家人勉强度日。
 普通的农家小孩,几岁就要开始劳动,不能挣工分,就为家里检柴割草。孙家如此,家家如此,村村如此。
 将家中所有的劳动力都压榨出来,是每一个农民家庭的迫不得已。
 在城里的那些工人,抱怨只能挣二十七块五,每人每月只有二两肉,六两油,三十斤粮食,根本不够吃的时候。
 这里的人们,一年却挣不到三十块,年均口粮不足三百。更少的地方,每年的口粮甚至只有大几十斤。
 在农民眼中,端着铁饭碗的工人干部们,简直活的就像神仙一样。
 而他们呢?
 想要变成衣食无忧的城里人,改变这暗无天日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让孩子上学,用学历来冲破和城里人之间的壁垒。俗称跳出农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