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章 猪,缘



    大家都知道,孙家有养猪的习惯。

    虽然家里粮食不多。

    但每年里,孙家还是会节衣缩食打猪草,尽力供养一头好猪。

    年初买一只猪娃。

    平时刷锅水、麦糠,猪草等之类人所不能食用的杂食慢慢的养着。通常,每天里还会放出去一段时间,让它自己在村里、野外随意觅食。

    这样,虽然会因营养不足瘦上一些,但也会长一副骨架。俗称架子猪。

    等到夏、秋季节粮食下来,加上红薯藤蔓等含淀粉的食物,混在一起加力催肥。得了较多的营养,到年底基本就能养成百五十斤到二百余斤的肥猪了。

    那样,猪就可以出栏了。而此时,猪又有了一个新称呼——年猪。

    春节时趁着物价上涨,整卖了换成整钱,就是全家人来年的主要花用。像零存整取的银行。

    兄妹三人一年的学杂花费,就是出在那里面。

    其实不只孙家,不只黄原,不只现在。这时候,包括后来的很长时间,这都是农村家庭养猪的主要模式。

    家家如此,村村如此。

    只要是在农村,只要有条件,几乎南北东西、古往今来皆如此。

    “家”。

    老祖宗造字时就非常清楚的说明了,是房子里面养头猪。

    猪!

    已经是农耕文明之下,农人必须要养的一种家畜。以家余废物换钱,无靡费而有外财,简直农家绝配。

    养鸡,也是类似道理。

    鉴于类似缘由,农村里养猪人家多寡,每家养猪数量多少,往往取决于家里余粮多少和来年开销大小。

    粮多多养,开销大亦多养。

    反之亦然。

    其实多也多不了多少。

    多也就五六、七八头,而且分成两轮循环着养,不空栏而已。

    半年出一茬,每个周期仍是一年。

    原因是家猪多是婆姨负责饲养,至多孩们帮把手儿。

    但家庭主妇往往担负职责颇多。地里家里,家里家外,老人孩子,衣服饭食,既养人又养猪,一年年内外操磨下来,猪养多了人就不成了。

    以上也是农村散养猪的由来。

    只是后来有人发明了饲料,于是,一切就都变了……

    说到这里,问一个问题——

    若你是家主,如果家里粮食有结余,得知来年猪价要降了,你是多养还是少养呢?

    好了,啰嗦这么多,大家应该都知道孙家为何要养猪了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此被寄予全家人希望的一头猪,若是在卖猪的那个最后关口突然被人刁难了,你会怎么办?

    不管你怎么像想,反正孙二娃是不会甘心的。哪怕那时他年龄还不大。

    那时,猪是要卖给公社收购站的。

    然而公社里也就那么几个人。

    平时还行,在春节集中卖猪的那种时节,怎么够呢?

    于是乎,胖炉头等,这些身怀特殊技能的人才就被派上了用场。

    集中收购,明码标价,当然就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即,先给猪定等级,然后按等级论价。

    国人的习惯嘛,等级标准自然不会太精确可精准衡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