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双季稻-第2/3页



    张阳泉和秦苓君让士兵整装待发,在大堂内等候,又派出哨马盯着西门,以防张明鉴插手此事。

    三更左右,秦苓思终于回来了,脸上沾了些血迹,满脸怒色,身边拖着一人,五花大绑,正是许一毛。

    “阿姐,军师,我回来了!”秦苓思把许一毛掷在地上,走到桌边咕噜咕噜灌了一口茶,道:“真是气死我了!”

    张阳泉走到许一毛身边,见他昏迷不醒,疑惑道:“他怎么了?”

    秦苓思撇嘴道:“这个傻蛋,投了一家黑店,差点让人做成了肉馒头,幸亏我及时赶到,救了他一条狗命!”

    秦苓君检查了一下许一毛状况,点头道:“嗯,中了蒙汗药。”

    张阳泉笑道:“人抓回来就好,把他送去蔡家吧。”

    秦苓思走到许一毛身边,踢了他一脚,哼道:“这家伙身上的钱都被那些蟊贼偷走了,我追了一阵,被他们逃了。这家伙身上一点钱都没有了!”

    张阳泉淡淡道:“他在杭州一定还有产业,这些咱们不必再管,让蔡家自己想法子把骗去的钱捞回来!山猪,派人把他送去蔡家!”

    次日中午,三人回到山寨,与郭念生商议一番后,决定让一千三百名寨民去西面的村庄落户,七百多寨民去东面村庄落户。

    这次迁徙的寨民中,杨姓人最多,故而两个村落分别起名为西杨庄和东杨庄,各留一个百人队驻守。

    眼下已是一月,三月便可种植早稻。

    自宋朝引来占城稻后,早稻品种越来越多,江浙一带开始实行双季稻栽种制度,扬州一带的百姓也都是种植双季稻。

    其实宋朝之前,也有早稻品种,只是种植面积不大,没有在全国推广。

    宋朝时期也是因为江南大面积春旱,原有稻种无法种植,这才种下了耐旱的占城稻。

    从这之后,占城稻在江南大量普及,形成两季稻制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张阳泉手中有十几种早稻,其中大部分是杂交稻,因为杂交早稻产量高,卖得贵,利润比较大。

    然而,杂交品种后代会不断降低产能,不值得大量繁殖,他手中又没有雄性不育株的种子,无法大量培植新的杂交稻。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产量较高的常规早稻——科籼12。这种早稻并非用来推销给农民,而是当做反面教材,衬托其他超级杂交早稻的高产量和优点。

    不过跟占城稻相比,科籼12的产量却要高得多,可以当做替代品。

    晚稻的选择比较多,张阳泉根据两稻种植时间,选了一种叫“绿银占”的常规稻种,与科籼12搭配。

    早稻种植时间在三月中下旬,眼下还有两个多月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建村备耕的工作。

    龙潭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修复村庄并不需多少时间,然而当张阳泉去西杨庄田区看了一圈后,却发现一个问题。

    此地地势比附近的河流高,之前这片田区种的都是占田稻,需水不多,故而农人们在田区周围打了水井,利用井车或者桔槔取水。

    若要种植科籼12号,仅凭水井的水完全不足,直接引渠又因地势原因,无法灌溉水田,需得搭建水车,方能将水引入田区。

    凭借龙潭寨的劳动力,这也并非难事。

    然而这里田区极大,共有万亩以上,他们买下的两千亩都在最西面,河流却在东面。

    若是挖渠引河水灌溉自家田,必须经过别家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