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颜府管家-第2/2页



   “此等殊荣自是无人曾享有过,颜从甫大人也不负先王所托,潜心辅佐新王,那时的伊图拉坎王邦可谓是国力日蒸鼎盛,邦富民强,大有万邦来朝的景象。”

   “待新王渐渐长大之后,颜从甫大人便将精力全都投入在了观星台上,可如此一来这上朝议政的次数也变得少了,渐渐与新王变得生疏了起来。”

   “再加上颜从甫大人在天文上的造诣不断提升突破,多年来在观星台广布教化,竟有外邦臣民来朝伊图拉坎之时,不入王殿,反倒先是朝观星台拜谒颜从甫。”

   “至此,朝堂之上有风言鹊起,说那颜从甫修习天文,只是为了观天之道,挟天之言然后左右当朝权柄。”

   “那对于这些流言蜚语,颜从甫都不做回应辩驳吗?”周秉迫切追问道。

   “唉,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啊!这朝堂上的明枪暗箭,众口铄金,从甫大人又怎有心思与这些人争斗不休。”

   “而且在当时,从甫大人面临着比应对这场党争之外更重要的事等待他去处理,也就顾不得这群跳梁小丑了。”

   “后来这群小人愈发地变本加厉,我还曾亲耳听闻从甫大人入府之后气得跺脚大骂那些个传播流言蜚语的宵小之辈。可他颜从甫实非不能,而是不愿踏入这党争的浑水之中啊。”

   “甚至颜从甫大人自觉功高可震主,主动请辞文司执掌之职,只要求保留伊图拉坎图书馆馆长兼观星台一职。”

   “颜从甫都这样做了,那朝堂上应该再没有人有意见了吧?”周秉嘀咕道。

   “你只说对了一半,自打颜从甫辞官之后,那些个风言风语确实停歇了许多。可从甫大人的威望依然还在,但这些也并不是最要紧的……”匡原皱了皱眉,欲言又止,停了半天愣是不说话了。

   “那要紧的是什么?你可别说一半就停下来啊!”周秉使劲摇了摇匡原的肩膀道。

   “唉,要紧的是,这几年之间为了制衡以颜从甫为首的文司,新王与武司的关系愈发紧密。自打颜从甫退任文司之后,以赵之赫为首的武司便迅速把持了朝堂。”

   “这颜赵二人本不就是同心辅佐年幼新王的吗?既然如此让赵之赫处理朝堂之事,颜从甫专心研究天文,这样又有何不可?”周秉提了一嘴道。

   “从甫大人原先也是这般说的,可没想到那赵之赫早已受了旁人的蛊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和颜从甫在朝堂之上与先王共商朝政的赵之赫了,而是变成了一彻头彻尾的野心勃勃的人屠……”

   “赵之赫当朝之时,提出的三处政见与颜从甫差异极大,二人甚至曾因此在朝堂上公开对峙,吵得面红耳赤。”

   “那到底是何政见,能令得当他们二人如此不顾体面大闹于王殿之上?”周秉小心翼翼地问道。

   “一者,赵之赫提‘重武而轻文’,暗合新王心意,削弱文官势力的同时加强了武官的势力,此举令得天下士子当时弃文习武者甚多。”

   “二者,赵之赫提‘重工商而轻农事’,使原先奔走在田间地头的百姓转而奔走在各邦城之间,或互通有无或猎奇寻珍。此举一来加大了人口流动,二来加剧贫富分化,或有商人得利百倍,也有人财货两空,冻厄于途。百姓不固民本,若遇丰年还可维持生计,可若遇上荒年难免出现饥寒困顿的现象。”

   “这赵之赫的做法还真是和颜从甫理政时的思路差异极大啊,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了。”周秉咂舌道。

   “唉,要只是如此的话,从甫大人也就认了。毕竟那赵之赫也不是无能之辈,在由赵之赫理政之后,此两项新政非但没有使得伊图拉坎迅速出现衰退之象,反倒有更上层楼之势。”匡原叹了口气道。

   “那你还叹个什么气呢?”周秉开口问。

   “这问题便出现在第三个政见上。”匡原缓缓开口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