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祸起无名村
本小说之人物、名称及内容等,均属杜撰,无暗指对象,唯一真实的是日本鬼子在华夏大地之上所犯下的滔滔罪行,勿忘国耻,缅怀先烈!
自日本驻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以后,华夏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故事的开始要从一个百年历史的神秘村落说起!
无名村并不是村子叫无名,而是这个村子真的没有名字,村子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没有人能说出村子的由来,从哪来何时来,村里的老人回忆说好像从出生的时候就在这里了,村里人口鼎盛的时候,也有几十户人家,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巨变,一夜之间许多人家都是连夜搬走了,好像逃难一样,留下来的也几乎都是些老幼病残,人烟也是越来越少,由于村子的位置依靠大山,比较偏僻,一年到头也是很少有人经过,甚少有外人出现,几乎相当于与世隔绝的存在。
村里人大多以狩猎为生,靠山吃山,好在山上的野果野味是应有尽有,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捕猎到一些体格比较大的野猪野鹿,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还会结伴去相隔百十公里的镇子上,拿毛皮换一些生活的物资,倒也算是自给自足。整个村子的房子基本都是草席和泥土所构成的,最扎眼的就属村头的一栋,是由木头和青砖建成的,一个比较大的庭院,在一众泥房草房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华丽。
让人诧异的是这个二百多平的大院子里,只住着三个人,平时是大门紧锁,里面的人更是足不出户,让整个庭院都透漏着一种神秘,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有一架马车,从镇子方向驶来,往院子里搬些粮食和物资,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节,庭院的人才会出来给村上的人分发一些粮食,几十年如一日的情形,似乎让大家习以为常见惯不惯了,也是让这个神秘的庭院显得不那么神秘了。
村里的年轻人都对庭院有过好奇,可随着无数个夜晚的蹲墙头一无所获之后,逐渐也都放弃了,不过倒是有传闻说庭院的人,每天半夜都会出来走动,对此村里最聪明的杨家长孙也是蹲守尾随过,不过也只是发现庭院的一老一少,每天半夜都会进山,进山的路线是被村里人称为禁地的后山,除此之外便再无所获,久而久之便无下文,毕竟再好奇也会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而磨灭。
说起杨家长孙,名叫兆天,是无名村现有三个年轻人的主心骨,这三人小时候都有些调皮捣蛋,被村里人戏称为无名三小,父母在很多年前进山狩猎之后就再也没回来,留下了他和当时还在怀里抱着的妹妹,村里人说是在山上遇上什么猛兽遇难了,对此杨兆天深深的怀疑过。
在杨家奶奶多年的悉心照顾和村里人的帮衬之下,杨家兄妹也是无病无灾的成长起来,杨奶奶更是把一身弓箭的本领,从小就传给了杨兆天,没事的时候,还把他送去村里唯一识字的王老先生那里写写字,认认书。
别看刚二十出头的杨兆天早早的撑起了,照顾奶奶和妹妹的重担,在他父母刚走那几年,按现在的话来说也是叛逆的不要不要的,在村头俯瞰整个村子,一眼就能看出半个村子都有被大火烧毁的痕迹,那正是他的杰作,好在当时村里的人走的差不多了,烧毁的大多都是空房子,要不然后果可真是不敢想象。
杨奶奶还为此还大病过一场,整整卧床了一个多月,杨兆天看着病倒的奶奶,也算是洗心革面,大门不出二门不入,整天除了照顾奶奶和妹妹,就是在墙上地上,抄写家里唯一一本,名叫《诸葛亮》的书籍,这一个多月他仿佛从书中明白了什么大道理一样,奶奶病好以后,除了每天练箭,偶尔进山打些兔子,采点野果之外,时不时还会去王老先生那请教一些书里看不懂的部分,这可让杨奶奶甚是欣慰,按她老人家的话说:“兆天长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