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海关与进出口贸易制度-第2/4页



    可臣又担心,朝廷无强大水师,能出海贸易者,皆与海外倭寇有染,一旦朝廷贸然加税,恐怕会引起他们反抗……”徐泽民的脸上多了不少担忧。

    万历放下手中的册子,看向徐泽民。

    “海贸对于朝廷而言至关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市舶司的设置需要提前准备,毕竟这是断绝近百年的事情,必须小心一些好。

    督饷馆那边的事,也要好好审查,税收连年走低,这是一个问题,应该好好查查。”万历说道。

    督饷馆是已经设置了的机构,万历打算从此处入手,先整理督饷馆,然后扩大事由,再建立市舶司。

    其实,万历想取消船引制,采取更加先进的海关制度。

    一船一引虽然能够监控出海船只,但过于僵化,不能有效促进海贸的发展,甚至容易造成**。

    万历打算仿照后世的进出口制度,设置对外贸易城市,设置海关监管部门,指定进出口贸易公司、以及商号个人,货物申报征缴税务等等措施。

    海贸只局限于一个海澄县是不行的,这会阻碍海贸的发展。

    最好在东南沿海之地多设置几个海贸城市,专门负责对外贸易。

    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些事情要慢慢来。现在徐泽民也发现了问题所在,既然如此,那就让他先去海澄县摸摸底,查一查那边税收不断走低的问题。

    在京营尚未成型之前,贸然推行会出问题。

    不过,让徐泽民过去看看,不能是现在。那边的走私贩子可不好处理,在没有绝对的暴力之前,派人过去查账就是找死。

    最起码也要等到京营练出来后,让徐泽民带一支京营兵马,以福建备倭为名,巡抚福建,然后趁机清查督饷馆的帐。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但徐泽民明显急了一些,似乎没有看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

    徐泽民是户部侍郎,回到户部衙门,他带着督饷馆那边上缴的账册,去找王国光。

    他想尽快过去,尽快做出一些成绩。为的就是不辜负万历的厚望,以及重视。

    王国光最近郁闷的厉害,没能把抚宁侯的家产弄回来一部分,愁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没几天就是新年,堵在门口要钱的人越来越多,愁的他成宿成宿睡不着觉。

    “大人,有个小小的问题。”徐泽民来到王国光面前,把手中的账册放在王国光面前的桌子上。

    “大人,这是海澄县督饷馆送上来的账册。”徐泽民说道。

    王国光看了一眼徐泽民,心里有些不舒服。

    他的这个部下,面见皇帝的次数可要比他多不少,隐隐约约之间,有成为皇帝心腹的迹象。

    一部尚书不如自己的属下,这让心情本就郁闷王国光心中更加郁闷。

    “这账册有什么问题吗?核对完毕了吗?”王国光问道。

    徐泽民指着桌子上的账册,说道:“大人,臣发现一个事,督饷馆上缴上来的税银越来越少,根据臣的推算,估计万历元年,上缴上来的税银恐怕不足十五万两。”

    “什么?不足十五万两?你确定没算错?!”王国光一下子就急了。

    从隆庆开关之后,海澄县那边的督饷馆每年都能为朝廷带来几十万的税收,这几十万的税收不需要朝廷额外做什么,也不需要朝廷付出什么,可以用凭空出现来形容,在年月拮据的岁月里,为朝廷带来了极大帮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