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改元大业旧臣复任,童谣逆耳一语成谶-第2/3页





    “岂敢,岂敢……”二十几个旧臣连连作揖,不敢恭维。

    看着这些旧臣没有一个敢分庭抗礼的,欣慰的笑了笑又说:“诏回各位爱卿,就是为了让诸位与朕共同建立大业,即便秦始皇、汉武帝也不能企及的大业。”

    一听大业,这些个旧臣交头接耳,暗自称道,只有高颎作揖问道:“微臣愿闻陛下之志?”

    隋炀帝答道:“朕有十二个心愿,有劳皇后说说这十二个心愿”

    隋炀帝敏锐的目光落到萧珺身上,萧皇后想了想,一一说道:“一愿、废除藩王,改设郡县;二愿、废除举贤,开科取士;三愿、先帝免官,酌情复用;四愿、修复长城,抵御突厥;五愿,扩修宫宇,营建东都;六愿、开凿运河,贯通南北;七愿、讨伐林邑,收复交趾;八愿、开辟海路,通商南洋;九愿、跨海东征,收复琉球;十愿、出兵西海,平定河西;十一愿、西出玉门,打通西域;十二愿、讨伐高丽,收回辽东。”

    十二个心愿语重心长,萧皇后说的落地有声,重大臣一个个瞠目结舌,赞叹不已。唯有高颎皱了皱眉眉头,沉默不言。隋炀帝看着高颎,笑着问道:“高爱卿低头不语,难道是朕的志向不够高远?”

    “不是。”

    “那是朕的的志向徒有虚表?”

    “亦不是。”

    隋炀帝问道:“爱卿不妨直言,朕恕你无罪。”

    高颎道:“容臣进谏,古人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陛下的宏图大志,莫说是秦始皇,就是把秦始皇和汉武帝捆在一起,也志向恐怕也遥不可攀呐。”

    隋炀帝冷笑一声,说道:“朕富有九州,子民亿万,何愁实现不了这十二个心愿,对朕来说这些事只需十年。”

    薛道衡在这些大臣里面属于感激隋炀帝的,作揖道:“皇上真乃当世英主,大隋幸甚啊!”云定兴等一帮旧臣,纷纷跟着称赞,让隋炀帝十分得意。

    看着脸色十分勉强的高颎,隋炀帝拍了拍高颎的肩膀说道:“朕素来说一不二,过不了几日,你就等着看吧,大隋铁骑即将踏平南越!收复交趾!”

    在座的二十多个臣子大惊小异,对隋炀帝钦佩的五体投地,隋炀帝怀揣着满满的自信,离开了崇文阁。

    当值太监宣读了复用官员的任职,众人这才从崇文阁散去。这些旧臣一边聊着大业元年的新政,一边走出崇文阁。唯有高颎一个低着头,孤独着漫步。苏威走了过来,轻声问道:“当今皇上,志向高远,力挽狂澜,你为何反倒萎靡不振?”

    “唉,怕只怕皇上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

    “啊?”苏威一时愣住,高颎无奈摇头离去。这才是:

    惊世帝国足可畏,自古功成万骨堆。

    秦皇霸业收眼底,汉武功绩缺回味。

    殚精竭虑思巨变,励精图治欲夺魁。

    气吞山河扫万里,雄心万丈心高飞。

    隋炀帝回到宁安殿,脱掉厚重的龙袍,如释重负,洋洋自得,萧皇后在一边说道:“皇上今日在崇文阁言辞恳切,妙语连珠,这些旧臣子无不佩服。”

    隋炀帝把腿一翘,得意说道:“朕是何许人也,文治武功,驾驭群臣,雕虫小计。”

    正在得意之时,隋炀帝隐隐约约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嬉闹声,还不时唱着歌谣,听声音像是几个少年在玩闹,“这是谁呀,玩的这么欢?”

    萧皇后往窗外张望了一眼,说道:“几个小丫鬟带着杨倓[tn]嬉闹,大过年的让他们带着皇孙玩去吧。”

    这个杨倓正是隋炀帝的大孙子,太子杨昭之子。古人结婚成家早,杨昭又是生活在宫廷之中,隋炀帝和萧皇后早早便抱上了皇孙。此时小皇孙杨昭已经两岁多了,正被几个小丫鬟在殿外教着唱童谣。

    这几个小丫鬟嗓音娇细清脆,唱起歌谣来甜美清晰,朗朗上口,隋炀帝悠然自得的听着这首短小童谣:

    开运河,挖漕子。

    挖出个小鬼麻猴子。

    东都东,死孩子。

    猜猜谁是个死孩子?

    隋炀帝猛然问道:“这是什么童谣,朕怎么听着像骂人呢?”

    萧皇后往外走了几步,侧耳倾听,觉得也不对劲,对当值太监喊道:“把门外唱童谣的丫鬟都给哀家带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